《在少女花影下》是由張惠斌執(zhí)導,張惠斌編劇,楊欣YangXin,周漾,蔡寶豐,鐘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電影《在少女花影下》劇情簡介在一個美麗的廣東小鎮(zhèn),有一個名叫小花的少女,她正處于青春期,既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又承擔著家庭的重任。她的家庭原本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小世界,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正悄悄侵蝕著這個看似堅固的港灣。小花的父母,表面上維持著和諧的生活,但實際上他們的關系早已疏離。他們在生活的瑣碎中逐漸失去了對彼此的關心和理解,家庭的凝聚力逐漸消散。小花目睹這一切,卻無能為力。一天,小花的好朋友建議她向同學借錢給她的男朋友創(chuàng)業(yè)拍電影。小花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她希望能通過這個方式幫助父母重新找回他們曾經(jīng)的親密關系。于是,她開始四處籌借資金,而她的父母也在她的影響下開始嘗試重新建立溝通。在籌款的過程中,小花的父母逐漸發(fā)現(xiàn)了彼此的問題,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們開始重新審視他們的婚姻,開始嘗試理解對方,重新建立信任。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尋找重建家庭的方法。小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她的父母最終克服了彼此間的矛盾,重新找回了對家庭的責任感。他們也明白了,家庭的幸福并不在于表面的和諧,而是在于相互的理解和包容。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小花的努力和堅持。在故事的最后,小花看著重新煥發(fā)生機的家庭,心中充滿了欣慰和感激。她明白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電影《在少女花影下》講述了一個廣東少女為挽救家庭鋌而走險的動人故事,她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掃除了家庭的隔閡,重構(gòu)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使得一個長期處于瀕臨崩潰的家庭重新找回了凝聚力。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少女的成長和家庭的重建,也展現(xiàn)了家庭關系的重要性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智慧。它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的家庭,用愛和理解去維護它。電影《在少女花影下》將帶給你深深的感動和啟示。
《在少女花影下》別名:WithinaBuddingGrove,于2024-07-24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中國大陸。時長共112分鐘,語言對白粵語,該電影評分8.6分,評分人數(shù)1193人。
伊娃·朗格利亞,艾斯·庫珀,奧利維婭·德勞倫蒂斯,邁克爾·奧尼爾,喬納森·丹尼爾·布朗,伊曼·本森,馬特·科博伊,伊戈·米基塔斯,Nicole,Pulliam,Henry,Hunter,Hall,Jake,Reiner,Harvey,B.,Jackson,Sydney,Heller
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范寧,莫妮卡·巴巴羅,波伊德·霍布魯克,丹·福勒,諾爾貝特·里奧·布茨,初音映莉子,比格·比爾·莫根菲爾德,威爾·哈里森,斯科特·麥克納里,P·J·伯恩,邁克爾·切魯斯,查理·塔漢,伊萊·布朗,彼得·格雷·劉易斯,彼得·格雷蒂,喬·蒂皮特,禮薩·薩拉薩爾,大衛(wèi)·阿倫·伯施理,詹姆士·奧斯汀·約翰遜,約書亞·亨利,大衛(wèi)·溫澤爾,瑪雅·菲德曼,伊洛斯·佩若特,萊利·哈什莫托,倫尼·格羅斯曼
《在少女花影下》影評在光影的海洋中,有一部名為《在少女花影下》的電影,它猶如一片寧靜的港灣,靜靜地訴說著一個廣東少女小花為挽救家庭而付出的努力和堅持。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關于家庭、成長和勇氣的故事,更是一部關于理解和包容的深刻寓言。故事發(fā)生在一個美麗的廣東小鎮(zhèn),小花,這個正處于青春期的女孩,既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又承擔著家庭的重任。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正悄悄侵蝕著這個看似堅固的港灣。小花的父母在生活的瑣碎中逐漸失去了對彼此的關心和理解,家庭的凝聚力逐漸消散。面對這一切,小花決定挺身而出,她希望通過籌集資金幫助父母重新找回他們曾經(jīng)的親密關系。電影《在少女花影下》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小花的成長過程,她從無助到勇敢,從迷茫到堅定,她的每一次轉(zhuǎn)變都讓人感到深深的感動。而她的父母也在她的影響下開始嘗試重新建立溝通,他們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一起尋找重建家庭的方法。小花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她的父母最終克服了彼此間的矛盾,重新找回了對家庭的責任感。電影的視覺效果和音效也堪稱一流。色彩豐富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為電影增添了濃厚的情感氛圍,使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小花的內(nèi)心世界。影片的配樂恰到好處,與劇情的起伏相得益彰,令人陶醉??傮w來說,《在少女花影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它不僅展示了少女的成長和家庭的重建,也展現(xiàn)了家庭關系的重要性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智慧。它提醒我們,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的家庭,用愛和理解去維護它。這部電影無疑將成為一部經(jīng)典之作,值得每一個觀眾去觀看和品味。最后,我想說,《在少女花影下》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人性的探索。它讓我們明白,家庭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心靈的港灣。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應該珍惜我們的家庭,用愛和理解去維護它。這就是《在少女花影下》想要告訴我們的深刻道理。
電影《在少女花影下》入圍了2023海浪電影周WIP單元。此前該片也曾入圍過2022年北京電影節(jié)項目創(chuàng)投單元,并獲得“優(yōu)秀制作中項目”獎。影片大部分對白為粵語,以一個就讀于音樂中學的廣州少女為主角,故事講述女主角發(fā)現(xiàn)父親的情人后所做出的選擇與面臨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展示了廣東少女的叛逆,同時也有懸疑、復仇色彩。是一部完成度頗高的青年導演作品。
海浪電影周期間,汪金衛(wèi)在阿那亞對《在少女花影下》導演張惠斌、攝影指導武劍鋒做了專訪。
1
關注女性題材:
廣東少女的叛逆和北方少女完全不同
凹凸鏡DOC:《在少女花影下》我看了放映的60分鐘版本,感覺完成度很高。大概占成片多少比例?
導演張惠斌:成片大概100分鐘。我沒有拿全片來放,只剪了一小時版,是為了WIP放映而專門剪的。
凹凸鏡DOC:全片是已經(jīng)拍攝完成了吧?
導演張惠斌:早就拍完了。2021年拍的,剪了很久。拍攝殺青后相當于劇組就剩我一個人。其實整個劇組幾乎都是我在網(wǎng)上招募的,當時在深焦上發(fā)了個招募,在開機前兩周一個人一個人聊下來的。只有兩個是朋友,攝影指導武劍鋒是我之前在電影節(jié)認識的,從云南來廣東幫我拍攝。在廣州拍獨立小成本影片組建拍攝團隊還是很困難的。北京那邊可能還有一些愿意為愛發(fā)電參與劇組的,在廣州是沒有的。在廣州做廣告的、那種按天拿錢的比較多。所以這次還算幸運,還有平臺能發(fā)起全國招募。
《在少女花影下》導演張惠斌
凹凸鏡DOC:《在少女花影下》的故事還讓我蠻驚訝的。女主角少女和她的父親以及青年男導演的關系很獨特,這種題材在國內(nèi)還是比較少見的。
導演張惠斌:我一直對少女這個階段比較著迷,一直在意女性成長題材的故事,十年前就拍了關于三個女人的故事。而“廣東少女”又比較獨特,她們的叛逆跟北方少女完全不同。北方少女的叛逆是在表情上就流露出不爽的樣子,廣東少女的叛逆比較狡黠,表面一套私底下一套,就像變色龍。我觀察了很多例子。關于《在少女花影下》有人講到“女俄狄浦斯”的概念,這片子文本上有這樣的框架,但其實也不重要?!对谏倥ㄓ跋隆菲鋵嵅皇枪适孪螂娪埃窃谂摹叭恕薄扒榫啊焙汀半娪氨倔w”相關的東西。
影片里有一條年輕男導演拍電影拍不下去的故事線,那是來自于我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2018年我就嘗試拍長片,各種借錢,破釜沉舟地想去拍片。但當時男演員出了一些狀況,拍了一半我就讓他走了,和《在少女花影下》里的情節(jié)一樣。當時我年少輕狂,以為可以邊改邊拍。這樣拍了半個月,但剪輯時才發(fā)現(xiàn)這樣拍是不行的。所以我極其痛苦地決定放棄。就把這段痛苦經(jīng)歷放在這部真正的處女作里。作為另一條線索。
凹凸鏡DOC:這也是片中的“元電影”元素了。其實女主角的這個情人也可以是別的職業(yè),是因為你本身是導演比較熟悉,所以才把那個角色設定成導演吧?
導演張惠斌:對。我足夠了解青年導演拍戲的狀態(tài)。但片中的青年導演有老婆有女兒,還有一個情人,這不是我的故事,目前我也沒有欲望講自己的故事,沒有這種表達欲。20多歲的時候倒是有很強烈的表達欲,要為電影獻身,不拍就要死的那種?,F(xiàn)在可能也是過了那個階段。再加上2018年那個項目后經(jīng)歷了一兩年的“至暗時刻”。我現(xiàn)在倒是非常關注當下其他年輕人的故事。
凹凸鏡DOC:影片里的兩個少女角色都在一個培養(yǎng)藝術生的音樂高中學習音樂,并且都陷入和有婦之夫的情感關系中,甚至有類似“復仇”的情節(jié)。而且女主角有很多不成熟的行為,也導致了她自己都沒有想到的、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在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這些故事你是了解過相關的案例或參考了真實的人物原型嗎?還是原創(chuàng)故事?
導演張惠斌:女主角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她所做的都是不太成熟的事。在片中也有講到她的前史故事。她是父母的第二個孩子,有一個哥哥。因為“計生”的緣故,她小時候被父母送給別人那寄養(yǎng)。后來父親為了把她要回來自己養(yǎng),而被單位開除了,就下海做生意。因為父親為自己做過這種“犧牲”,所以她從小對父親的情感就比較復雜。她會打探、跟蹤父親在外面的情人。這些細節(jié)也是我從別人那聽來的。
我比較喜歡聽別人的故事,而我認識的女孩子都愿意跟我講她們的經(jīng)歷,比如朋友或合作、面試過的演員。往往是深夜十二點痛苦地打電話給我,先哭十幾分鐘,然后再講她們和前男友或家里人的事情。因為涉及他人隱私,我不會把這些故事原原本本地寫到劇本里,而是會提煉其中的心理邏輯,改編出一些故事。我還開玩笑地說我們就是個“家庭破碎劇組”,劇組里90后的女生大部分都是單親家庭,她們的原生家庭是破碎的。這挺奇怪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搞藝術還是怎樣。尤其是95后,故事很多。我會思考背后的原因,也對原生家庭的題材感興趣。
凹凸鏡DOC:從90后到00后的父母,他們也從60后到70后、80后,隨著世代更迭離婚率越來越高,可能也有這個因素。我是北方人,我個人接觸的朋友、同學是這種情況,他們的父母是60后,離婚情況并不多,但也都面臨各自的問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
導演張惠斌:也許在珠三角或長三角這種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離婚率會高很多。我覺得在中國,家庭問題是很多人揮之不去的陰影。我在上一個項目受挫后精神低落了一陣子,是我的“至暗時刻”。就開始研究拉康的精神分析,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讀。其實拉康有一些著名論斷說起來是蠻嚇人的。比如他說“女人不存在”,這句話震到我了,就研究進去了。他的理論很厲害,我不一定百分之百認同,但我試著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去理解中國的原生家庭和倫理結(jié)構(gòu)問題。
凹凸鏡DOC:那么我就試圖從觀眾角度“過度詮釋”一下,影片的女主角對她的父親是否會有一種“因愛生恨”的感覺,對父親的情人奪走自己的父親是否有一種“嫉妒”心理呢?所以要對他們進行類似“報復”的行為。
導演張惠斌:可以這么說,女主存在你剛才說的這種心理,但沒有上升到理論化的地步。她是不自覺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模式來源。她的感情沖動、直接、洶涌。這是少女迷人的地方。她搞不清楚,也來不及自我說服,很不成熟。如果是一個成熟女性早就看透是怎么回事了。
凹凸鏡DOC:女主在這個青年導演劇組里來去自如,這是怎么回事?
導演張惠斌:有些戲這個版本沒有剪進去。她其實是進劇組幫忙的。她雖然是音樂學院的學生,但學校不是全日制的,時間比較寬松,她就也總離?;丶摇K阅苓M劇組幫導演做音樂,也客串一些戲。
凹凸鏡DOC:所以女主也會離校跟蹤父親的情人。
導演張惠斌:是的,她長期有跟蹤的習慣。對粵語很著迷:粵語生猛、真性情,很有魅力
凹凸鏡DOC:另一個問題是女主的閨蜜。相比片中說廣東話的大部分角色,她是說普通話的北方人。這個角色在目前這個WIP版本里沒有太多交代。是怎樣的設定?
導演張惠斌:本來我計劃全片演員都是說粵語的廣東人,這樣最好,但在廣東找電影演員比較難。在網(wǎng)上發(fā)布演員招募后有找到一位北電的演員,她的氣質(zhì)很合適但不會說粵語。所以我為她改了角色,人物小傳設定她是一個“城市游牧者”,是很個性、自我的女孩,從北方到南方,在一個城市找個工作待一陣就走。她在廣州認識了女主,幫女主在一些場合跟蹤、偷拍女主的父親。比如有場戲是女主的父親和情人在餐廳里吃飯,女主怕暴露不便進去,就讓這個閨蜜進去偷拍。
凹凸鏡DOC:廣東話我既不識聽也不識講,看你這部電影的時候我腦袋里倒是一直在回想最近聽的粵語歌。
導演張惠斌:其實廣東話是很有魅力的。我是潮汕人,但我在廣州住了19年,我很著迷粵語,我覺得這種方言里有很生猛的、本色的、真性情的東西。你能從粵語歌、粵語電影中感受到,即使是很通俗的片子,里面也有真性情,有江湖、世俗市井。
粵語和普通話完全不同。普通話有拐彎抹角的一面,而粵語很直接,很有生命力,是非常適合影像化的。閩南話同樣也很適合。我喜歡侯孝賢、楊德昌導演,我十幾歲的時候看他們的電影時看不懂其中大命題的深刻時代內(nèi)涵,但我也喜歡那些場景,很著迷那些電影。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語言的關系。他們的影片都很生活化,不會覺得悶。
所以后來我發(fā)現(xiàn)在內(nèi)地廣東地區(qū)用粵語做電影有很大空間。做粵語電影首先是滿足了我自己,而且我覺得中國大陸電影也需要粵語。現(xiàn)在普通話、四川話、重慶話、江浙方言的電影都很多,粵語電影還需要更多發(fā)展。
凹凸鏡DOC:香港的粵語電影一直在內(nèi)地很有影響力,但內(nèi)地廣東地區(qū)的粵語片卻一直不多。
導演張惠斌:香港和廣州的語言、文化都有差別。在廣州生活的人群里有大量普通話使用者,他們各自使用粵語和普通話互相聊天,交流非常順暢,沒有障礙。
凹凸鏡DOC:我能理解。讓我想起我很喜歡的張大磊的《藍色列車》,里面的中國人、俄羅斯人各自說各自的語言,但互相能聽懂,能交流。
導演張惠斌:哦,那跟廣州差不多。我和張大磊聊過,我非常喜歡《八月》。《八月》得獎我很開心。
凹凸鏡DOC:您是潮汕人,有想過創(chuàng)作潮汕方言電影嗎?
導演張惠斌:2018年以前我用很多年去拍潮汕的民俗和老房子,跑了很多城市,做了很多勘景、研究。還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潮汕族群歷史,怎樣從中原一步步搬過去。其實可以提煉、開發(fā)出很多電影項目,但我不太敢,怕變成用外來眼光去進行自我消費的東西。
凹凸鏡DOC:你就是潮汕本地人,怎么能說是“外來眼光”呢?
導演張惠斌:我擔心的是“本來是本地人,但自己給自己安上外來的眼光,去進行自我消費”。因為我已經(jīng)離開那里很多年了。
凹凸鏡DOC:其實也不要過度擔憂這一點。很多新導演的前幾部作品都是拍自己的故鄉(xiāng),拍自己最熟悉的東西。東北人拍東北、四川人拍四川、貴州人拍貴州等。如果有很好的故事,能夠融入在地的風土人情或文化,以及各地人的性格,只要呈現(xiàn)得好,不刻意、獵奇地去呈現(xiàn),就會是很好的作品,也不會有“外來眼光”的消費感。比如最近的動畫電影《雄獅少年》就做得不錯。
導演張惠斌:下一部電影計劃會在廣州和潮汕兩地取景,去潮汕拍一部分。潮汕其實很容易被標簽化,它遠離中原,遠離普通話圈子,自我封閉,排斥外人。把所有不說潮汕話的人統(tǒng)稱為“外省人”。我要做就不希望給人造成獵奇、炫耀的感覺。
《在少女花影下》工作照
2
攝影和構(gòu)圖:
“狗血”的故事,不狗血的拍法
凹凸鏡DOC:影片的攝影和構(gòu)圖可圈可點。有幾個鏡頭尤其出眾,讓人難忘。一個是開場不久女主先站在戶外樓梯間二樓往下看,鏡頭向下?lián)u,然后女主從畫外跑下去,很快也出現(xiàn)在一樓。這是一個很“電影”的鏡頭,在攝影上把這部電影立住了,讓觀眾一目了然,這不是一個網(wǎng)劇網(wǎng)大質(zhì)感的片子。
導演張惠斌:我之前在廣州有一個長期合作的攝影師,但他是廣告攝影師。他也幫我拍過電影,但鏡頭語言其實不太適合電影,比較電視化、廣告化。我這次遇到他才覺得我們可以一起把這個片子認認真真拍好。而且很難得的是,我不大喜歡寫分鏡頭,他來了就鞭策我寫分鏡,我還是懶得弄,他就自己每天晚上很辛苦地做了包含運鏡機位的動態(tài)分鏡動畫,到現(xiàn)場就去執(zhí)行。
攝影指導武劍鋒:我倆之前在劇本層面溝通很多,他也給我列了一些參考影片。但影片大部分的鏡頭設計還是基于現(xiàn)場環(huán)境帶來的感受,琢磨這個空間可以怎么用,而不是去參考哪部影片的哪個鏡頭。
《在少女花影下》攝影指導武劍鋒
凹凸鏡DOC:影片有很多長鏡頭。像結(jié)尾的天臺、外婆的壽宴等。壽宴那場戲有很多演員、調(diào)度有些復雜,而且外婆是全程背對鏡頭的。父親的屋內(nèi)-屋外-屋內(nèi)行動軌跡。有了之前的鋪墊,也能明白父親借口工作的事要早退,其實是為了見情人。
導演張惠斌:外婆背對鏡頭是故意安排的。女主演和這些人應對自如的狀態(tài)是很難得的。她是純素人,連抖音之類的短視頻都沒拍過。這個場景展示的是她平時不會表現(xiàn)的性格。我和女主演在開機前有長達半年的溝通聊天,我也拿了一個小機器去拍她的紀錄片。我因此了解到她性格的另一面,就知道她可以演女主角。她是一個和家庭有距離感的人,平時有些自卑感。在你說的這個場景里,她應對自如還會灌她爸喝酒,這很難得。說明女主角的性格也有很有力量的、或很狡猾的部分,只是平時壓抑起來。也暗示女主角后面會獨立地做一些游走在犯罪邊緣的事。
凹凸鏡DOC:是的。比如后面女主假稱要點披薩外賣,偷偷地拿父親的手機,然后和自己的手機“AirDrop”一下。這是年輕人比較擅長的東西。
導演張惠斌:我們的攝影掌機是從美國回來的,我和他講女主角這個人物的時候他拍大腿說“這不就是我女朋友嗎!”(大笑)他的女友也是典型的廣州女孩,廣州人就很明白這個角色是成立的。會覺得嗯我認識的小女孩也是這樣的,表面乖巧應對自如,私底下很叛逆但不會讓爸媽知道。
凹凸鏡DOC:沒關系,我作為北方人也覺得女主這個角色是成立的。(笑)說回攝影,這個片子我最喜歡、最難忘的一個鏡頭是女配角在天臺的那個鏡頭。女配角走向天臺邊緣,前景晾曬的白色床單被風吹得飄起來,遮住了女配的身影。等床單落下,女配也不見了。這個鏡頭有點像是影片的“神來之筆”。這個鏡頭是怎么設計的?
攝影指導武劍鋒:這個鏡頭拍了十來遍,其中的光線、風都是設計的。我們有買一些電風扇。整部電影很多光線、風都有設計的變化質(zhì)感。老實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狗血的故事,有很多情感倫理糾葛。如果按照我們說的“正常的”影片,或按照電視劇分鏡去拍,會拍得尷尬而狗血。導演又比較看重角色本身的狀態(tài)。我們溝通后就決定盡量對鏡頭精簡化處理,就集中在女主角身上。一種漸進式的拍攝方式,不想拍得狗血。如果的電視劇那種就可能拍真的掉下去。
導演張惠斌:我們在開機前跑了廣州好幾棟高樓天臺,但要么太高要么太危險。最后反倒是學校里的天臺剛好合適。
凹凸鏡DOC:嗯,這個故事如果換一種拍法就很容易變成網(wǎng)劇、短劇風格了。這個女配角自殺的段落在影片中有兩個視角,一個是“手機直播視角”,另一個是客觀視角。
導演張惠斌:有一種視角是女主角想象出來的,回憶的感覺。不想做得太實。有一個女配角看著鏡頭流淚的鏡頭,那可能是女主睡著時的一種想象。坦白地說,女配角的命運我還在斟酌,可能還會做一些調(diào)整。
《在少女花影下》工作照
3
創(chuàng)作方法:
不給演員完整劇本,電影需要新的形態(tài)
凹凸鏡DOC:片中女配的自殺是很震撼的一件事,也使得視頻泄露事件得以揭開。這里有一處鏡頭有隱喻色彩。女主去取錢的時候白衣服和鞋子上沾滿了路邊植物上的小刺。在這個長鏡頭中她一直在努力一點點撣掉身上的刺,像是在努力洗掉身上的麻煩、罪惡等不純潔的事物。
導演張惠斌:我不太喜歡在電影中設置隱喻或符號,這場戲確實是隱喻,但也到此為止了,夠了。再隱喻就太符號了。其實這個場景是偶然得來的,我剛好發(fā)現(xiàn)她從那片草叢鉆出來時滿身沾了很多小刺,我一看這不是更好嗎?于是我就讓她弄多一點,拍了很長的鏡頭。關于這場戲有人和我反映,為什么女主因為自己的錯誤間接把女配同學害死了,卻沒有表現(xiàn)出痛苦。
凹凸鏡DOC:確實也會有這種疑問,但有的痛苦并不一定會外露得很明顯。女主角后來和閨蜜在天臺的狀態(tài)也是一種痛苦的發(fā)泄。痛苦不一定非得要嚎啕大哭,即使有,也可能是電影沒有呈現(xiàn),觀眾也可以自行腦補想象。我根據(jù)我自己的經(jīng)歷和性格,會覺得女主被女配自殺這個突發(fā)事件所震撼到了,因此短時間內(nèi)處于一種痛苦和麻木的狀態(tài)。會很難過,但可能因沖擊力太強,大腦還沒有接受這件事,所以那時是一滴眼淚都流不下來的。
導演張惠斌:我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也是哭不出來,但也很痛苦。過了一個月,有一天我睡著睡著就突然崩潰了,嚎啕大哭。甚至我需要一兩年才能走出來。
凹凸鏡DOC:是的我也是,這種情緒肯定不會一直被壓抑在那里,肯定會在過了一陣之后的某一個時刻,通過某件事迸發(fā)出來。
導演張惠斌:我之前看過一部電影《父后七日》,講父親死后的七天發(fā)生的事。這七天女主角一直沒有怎樣,一直到片尾女主角離開時突然崩潰,在機場吸煙室蹲下來痛哭。我很能Get到她。在這方面人和人真的不一樣。那時候我還經(jīng)歷了一場高速公路上的車禍,車頭都撞爛了,還好車上人沒事。那之后朋友介紹給我去色達五明佛學院,和僧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星期,一起上課。雖然說起來可能有點矯情,但我真的在那實現(xiàn)了一種轉(zhuǎn)變。就像我剛提到的精神分析,別人靠跑步或吃東西緩解情緒但對我不管用。我需要把我的精力轉(zhuǎn)移到對書籍/理論/流派的研究上,思維進入另一個狀態(tài),才能幫助我從心理困境中走出來。
電影《父后七日》結(jié)尾截圖
凹凸鏡DOC:很多時候,人和人之間的悲喜確實并不相通。我覺得《在少女花影下》和《小徑分岔的花園》都屬于那種很細膩的片子,需要理解的人才能被擊中。
導演張惠斌:其實這部我拍得比較匆忙,劇本階段也沒有走創(chuàng)投,因為我之前曾經(jīng)歷過花三五年去磨一個項目,簽了一些合約,到該投資的時候?qū)Ψ絽s拿不出錢來。所以這次我就自己去籌錢把片子拍了再說,當做我的“少女三部曲”第一部,試驗一下這樣能不能拍出來,拍了幾天后就感覺這事能成。不是說我們能有多厲害,但“我能拍電影”這種感覺是很興奮的。我也找到了拍素人演員的方法。期間的心路歷程是蠻辛苦的,但也樂在其中。
凹凸鏡DOC:面對素人演員和之前演過網(wǎng)劇的演員,你的拍攝方式是什么?
導演張惠斌:只有核心主創(chuàng)有劇本,但我不會給演員完整劇本。這是很慎重地考慮過、對比過的決定。最終效果達到甚至超過了我的預期,證明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我給他們完整劇本,會拍得痛苦,效果也會差。為什么成片中素人演員會表現(xiàn)得比所謂職業(yè)演員好那么多,也是因為我沒給她們劇本,我是敞開心扉地和她們交流。這也是試驗并慢慢完善出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片中很多場景也是演員半知半不知的情況下拍攝的,比如素人女主角。她在片場的狀態(tài)我也有調(diào)教。
凹凸鏡DOC:《在少女花影下》也有懸疑和類型的元素,完成度已經(jīng)很高了。影片目前的狀態(tài)是怎樣?
導演張惠斌:還在最后定剪階段,成片會分章節(jié)。然后也在找后期制作的資金、聲音、調(diào)色。其實我還是挺社交恐懼的一個人,不太擅長社交。去電影節(jié)加了一些行業(yè)大佬的微信,也不太敢和他們聊。會不會得罪人啊。(笑)
凹凸鏡DOC:有時候我加了一些“大佬”微信也不太敢給他們發(fā)信息。但我很愿意和我看過并喜歡的電影主創(chuàng)聊他們的片子,就像現(xiàn)在你我聊天那樣,我和一些導演、演員朋友是這樣熟悉起來的。
導演張惠斌:我面對面就是另一種狀態(tài),我是天秤座,面對面就不會讓人尷尬。要是微信就不敢主動聊了,但其實也是有聊天的欲望的。比如我和《小偉》導演黃梓2018年加的微信,他也幫我這個片子介紹過演員,一直聊到現(xiàn)在我們都沒見面,前兩天我才約他過幾天在北京線下碰面。
我也已經(jīng)開始籌備下一部電影的劇本,也是少女題材,會更猛烈、更當下,會延續(xù)這部電影的思路。我覺得現(xiàn)在的電影需要有更新的視聽語言創(chuàng)意,所有的電影故事已經(jīng)被講完了,我希望電影有新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像《她房間里的云》《小徑分岔的花園》都是有這種潛力的。
4
老塔&安哲影響大:
為電影要做犧牲,最好的告別是死在片場
凹凸鏡DOC:哪些導演對你影響最大?
導演張惠斌:老塔,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里有一句話對我影響最大:“做電影就是做犧牲”我上大學時對此嗤之以鼻,以為他是因為有宗教信仰、形而上的因素才那樣說。前幾年我在放棄之前的項目時突然懂了。因為如果要做藝術就不能計較個人得失,那可以去做別的很多事。唯一能讓我堅持做電影的核心動力就是為電影做犧牲的欲望。犧牲既是一種欲望也是一種自我滿足,甚至沒有“為誰而犧牲”的對象。我奉獻了、被誤會了、欠了錢,經(jīng)歷很糟糕……都無所謂。除了不能回饋家庭成為唯一的道德負擔,其他都無所謂。也不會因為拍的電影沒人看就很焦慮痛苦。演員也是一樣要做犧牲,很多時候演員拿到的片酬也遠遠比不上他們/她們的奉獻。
塔可夫斯基《犧牲》劇照
凹凸鏡DOC:就像塔可夫斯基后來流亡國外,為了電影去國離鄉(xiāng)。拍《犧牲》燒房子的鏡頭也重新又拍了一遍。
導演張惠斌:所以只有執(zhí)著地愿意為之付出才會去做。要不然再蓋一個房子再燒一次,何必呢?其實純粹從利益或理性去判斷的話,很多片子都做不成。很多片子是靠非理性的情感去完成的。
凹凸鏡DOC:其他導演呢?
導演張惠斌:上大學時很喜歡巖井俊二,像巖井俊二電影中的少女之間的關系,我也是很喜歡的。比如《花與愛麗絲》?,F(xiàn)在比較喜歡約翰·卡薩維蒂?!斗蚓贰睹婵住返任叶加醒芯窟^。我看卡薩維蒂也是幾年前看到濱口龍介的訪談有提到。關于濱口龍介的所有電影、采訪我也都有看。他的《激情》超厲害。
凹凸鏡DOC:我也很喜歡濱口龍介,我在上影節(jié)看了他的《歡樂時光》,很震撼。同樣上影節(jié)看的巖井俊二電影《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也很喜歡。而且我很多時候看到一部打動我內(nèi)心的電影,會被情緒所裹挾,很多天都難以從電影中走出來。
導演張惠斌:是的,我看《八部半》的時候一個星期都走不出來,覺得被碾壓了,就覺得操,我一輩子都拍不出來這種電影。片中每一個點我都懂了,但我無法用語言轉(zhuǎn)述給他人。費里尼有極其厲害的導演技藝,內(nèi)核又是很感性的,加上坦誠赤裸的欲望,就是三位一體,百年難得一遇的電影奇才啊?!栋瞬堪搿分两袢允俏矣^影史上難得的經(jīng)歷。
其實有一個導演對我從小就影響很大,是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平時別人問我喜歡什么導演,我一般不會提他。因為我不止是喜歡他,他對我太重要了。我上大學時淘碟,老板給我拿他的電影《哭泣的草原》讓我看,我看得淚流滿面。比如放水淹沒村莊的場景,就讓我覺得:電影竟然可以拍到這種程度?!我一邊哭一邊想:只要能拍到這樣的場景,我一切都可以放棄,死了都可以。看《尤利西斯的凝視》也哭到不行,就是被詩意的氛圍所感染。安哲就像用直升飛機把我扔到電影的海洋里,讓我從上大一時就覺得自己可以為電影而付出所有。
有一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做安哲電影回顧展,安哲的遺孀也來了,我問了她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唯一一次看完電影向主創(chuàng)提問。我問她安哲的房子被燒了,那他的詩歌手稿和膠片有沒有保留下來。她哭了,說沒有保留下來。世界電影史上這樣重要的導演作品至今還沒有一部做了4K修復,也是很遺憾的事情。
凹凸鏡DOC:我跟你一樣,也是在上大學的時候看的安哲,也是淘了一套安哲的碟。我最愛的是《流浪藝人》,去年在北影節(jié)有看。上影節(jié)安哲回顧展我看了《獵人》。
導演張惠斌:《流浪藝人》也是我最喜歡的,上影節(jié)《獵人》那場我也在,還看了《養(yǎng)蜂人》。
凹凸鏡DOC:安哲的電影特點就是一個長鏡頭下來,場景一樣但故事已經(jīng)過了很多年。
導演張惠斌:安哲電影里還有一些橋段,倒在地上的人突然站起來對著鏡頭長篇大論,《尤利西斯的凝視》里中年人演小孩,當時我看得很震撼,電影還可以這樣弄嗎?覺得電影語言有無限的可能。我也喜歡詩,安哲電影就是把詩給影像化。這就是我電影的啟蒙時刻。
凹凸鏡DOC:很遺憾安哲這樣的希臘國寶級電影大師,竟然因為出車禍而去世。
導演張惠斌:我也接受不了。有時我會說,可能我最好的告別方式就是死在片場。
采訪、整理 | 汪金衛(wèi)
編輯 | 裴嫣柔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