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是由維克多·馬爾多納多執(zhí)導(dǎo),蒂姆·米勒編劇,斯科特·懷特,諾蘭·諾斯,馬修·楊·等明星主演的喜劇,電影。
這部名為《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動畫短片合集由18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長5-15分鐘。這些短片涵蓋多種類型,包括科幻、奇幻、恐怖和喜??;這些短片也將包含多種形式,包括傳統(tǒng)2D和3DCGI短片?! ?8部短片導(dǎo)演列表: 1.桑尼的優(yōu)勢DaveWilson 2.三個機器人VíctorMaldonado&AlfredoTorres 3.證人AlbertoMielgo 4.機動裝甲FranckBalson 5.噬魂者OwenSullivan 6.當(dāng)酸奶統(tǒng)治世界VictorMaldonado&AlfredoTorres 7.裂縫以外LeonBerlue,DominiqueBoidin,RemiKozyra,MaximeLuere 8.祝有好的收獲OliverThomas 9.垃圾場JavierRecioGracia 10.變形者GabrielePennacchioli 11.幫手JonYeo 12.古魚復(fù)蘇DamianNenow 13.新運十三JeromeChen 14.齊馬的作品RobertValley 15.盲點VitalityShushko 16.冰河時代TimMiller 17.不一樣的歷史VictorMaldonado&AlfredoTorres 18.秘密戰(zhàn)爭IstvanZorkoczy
《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一季》別名:愛x死x機器人,愛.死.機械人,愛情,死亡與機器人,愛,死亡與機器人,愛、死亡&機器人,愛、死亡 機器人,愛、死亡&機器人第1輯,LOVEDEATH ROBOTS,于2019-03-15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時長共15分鐘,總集數(shù)18集,語言對白英語,該電影評分9.2分,評分人數(shù)459006人。
整理了一下每一集的原作故事的名字和作者的背景信息。以饗同好。
先放一下片頭icon合集:
EP1 "Sonnie's Edge"
Peter F. Hamilton (彼得·漢密爾頓)
"Sonnie's Edge", from "A Second Chance at Eden"
英國科幻作者,以太空歌劇著稱。一般作品都是長篇系列。有一本《北方大道》出過臺譯本。
最近這個作者的《圣天秤星》剛出了簡體中文版——就下面這本,太空歌劇唷!
圣天秤星7.5[英]彼得·漢密爾頓 / 2019 / 上海人民出版社
EP2 "Three Robots"
John Scalzi
"Three Robots Experience Objects Left Behind from the Era of Humans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Robots vs. Fairies" by Dominik Parisien
科幻愛好者應(yīng)該很熟的一位作者。99年在網(wǎng)上連載《垂暮之戰(zhàn)》,一舉成名。目前這個系列已經(jīng)寫了九本。腦洞大,文風(fēng)風(fēng)趣。有點賤賤的。例如他有一本《星際迷航-紅衫》,拿了2013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就是這種腦洞大開又風(fēng)趣。 系列中還有兩篇動畫也是他的作品。同樣的賤痞搞笑風(fēng)格,只要看到一定認(rèn)得出來。
垂暮之戰(zhàn)7.9(美)約翰·斯卡爾齊 / 2008 / 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星際迷航-紅衫7.7[美] 約翰·斯卡爾齊 / 2014 / 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EP3 "The Witness"
Alberto Mielgo
原創(chuàng)劇本
這哥們主職是動畫創(chuàng)意,不是科幻作者。你可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這么說吧,最近大紅的《蜘蛛俠:平行宇宙》,發(fā)端自他。三年前sony以顧問的名義雇傭他,請他做電影的創(chuàng)意。他從無到有的構(gòu)建出團隊和早期版本,然后被sony開了。等這版蜘蛛俠出來,他就震驚了,因為這美術(shù)風(fēng)格,跟他帶隊給出早期創(chuàng)意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而他連個顧問的名義都沒拿到。于是他在facebook上炮轟sony。嗯,現(xiàn)在道歉了,但拒絕刪帖。下面這張圖是他做的 Peni Parker的人設(shè)。所以這集動畫有點像在示威呢。
EP4 "Suits"
Steve Lewis (credited as Steven Lewis)
"SUITS", from "SNAFU: Future Warfare" by Geoff Brown
SNAFU是一個書系。主打軍事恐怖題材。一般是多個作者就同一主題分頭寫作,最后集結(jié)成冊。這部動畫取自名為“未來軍備”的一本。作者Steve Lewis不太出名,在Amazon上也搜不到多少信息。
EP5 "Sucker of Souls"
Kirsten Cross
"Sucker of Souls", from "SNAFU: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by Geoff Brown
跟前面 04同樣出自SNAFU書系中名為“適者生存”的一本短篇合集。 作者好像最近熱衷于類似的吸血鬼軍事化的恐怖故事。
EP6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John Scalzi
"When the Yogurt Took Over"
跟02一樣是 John Scalzi的作品。一樣腦洞大開而又賤痞諷刺。 后面EP 17也是他的作品。
EP7 "Beyond the Aquila Rift"
Alastair Reynolds
"Beyond the Aquila Rift", from "Beyond the Aquila Rift: The Best of Alastair Reynolds" by Jonathan Strahan or "Zima Blue and Other Stories"
這個作者最近的作品是名為“Revenger”的長篇系列。還寫了數(shù)量驚人的短篇作品。曾被提名三大獎。但一直無緣獲獎。可能因為他主要在英國出版作品的關(guān)系。 后面EP 14的Zima Blue也是他的作品。
看到有人在問片中的插入曲,這是 Matthew Perryman Jones 的 Living in the Shadows
有朋友做了介紹:Living in the shadows 歌詞賞析
EP8 "Good Hunting"
Ken Liu
"Good Hunting"
劉宇昆,三體第一本的英文版譯者。 如果說三體讓世界重新認(rèn)識了中文科幻。那么其中劉宇昆的功勞應(yīng)有1/3。除了三體,他還將很多中文科幻作品譯介至北美的科幻市場。16年獲得雨果獎的北京折疊,也是他翻譯的。他自己的作品“手中紙,心中愛”獲得2012年雨果獎最佳短篇。
作者有中文背景,故事大多是東亞的內(nèi)核。在北美的科幻小說市場上,也是獨樹一幟的。從這一集動畫本身就看得出來,風(fēng)味純正,跟那些老外腦補出來的東方元素完全不一樣。
評論中有小伙伴給出了小說原著:祝有好收獲
EP9 "The Dump"
Joe R. Lansdale
"The Dump", found on "Bumper Crop"
根據(jù)wikipedia的描述,這作者主打恐怖、神秘、西式冒險、犯罪故事。因其作品的諷刺、角色詭異、場景荒謬而著稱,例如貓王和肯尼迪總統(tǒng)在老人院里跟一個埃及吸血木乃伊大戰(zhàn)的故事。 改成動畫的這個故事,嗯,也有點這個感覺。 后面EP12也是這個作者。
EP10 "Shape-Shifters"
Marko Kloos
"On The Use Of Shape-Shifters In Warfare" (unpublished?)
德國人,但用英文寫作。主打軍事科幻題材。有一套名為“前線”的長篇系列。2019年要出版一個新系列“The Palladium Wars“ 。后面EP13也是他的作品。
EP11 "Helping Hand"
Claudine Griggs
"Helping Hand"
作者是女性,在羅德島學(xué)院的寫作中心任教(感謝評論指正)。寫了幾本關(guān)于跨性別人士的非小說后,才轉(zhuǎn)向小說創(chuàng)作??芍^出手不凡。順便說一下,這一集是整部動畫中我第二喜歡的作品。
評論里有人給了這一集的原著地址:Helping Hand
EP12 "Fish Night"
Joe R. Lansdale
"Fish Night"
見EP 9的作者簡介。視覺效果相當(dāng)出色的一集。但更像個奇幻而非科幻故事。
評論里有人給了這一集的原著地址:Fish Night
EP13 "Lucky 13"
Marko Kloos
"Lucky Thirteen", Frontlines 2.1, Terms of Enlistment
見EP 10的作者簡介。順便說一下,作者從軍十年以上。10/13這兩集確實在軍事感上強過其他作品。
EP14 "Zima Blue"
Alastair Reynolds
"Zima Blue", from "Zima Blue and Other Stories" or "Beyond the Aquila Rift: The Best of Alastair Reynolds" by Jonathan Strahan
見前面EP7的作者簡介。 個人認(rèn)為這一集是全系列中最好的作品。不接受反駁。
另一條評論中給出了中文版的小說原作,喜歡的朋友不要錯過:《齊瑪?shù)淖髌贰?/p>
EP15 "Blindspot"
Vitaliy Shushko
原創(chuàng)劇本
作者應(yīng)該是動畫主創(chuàng)。15年開始做動畫。16年底完成了一個叫 x-story 的短片,一舉成名??赡軓哪菚r起開始組建自己的動畫工作室,然后就是netflix的這一集動畫。這是什么樣的神仙!
X-Story (2016)7.62016 / 俄羅斯 / 動畫 冒險 短片 / Vitaliy Shushko
主創(chuàng)的個人博客在:https://shushko.blogspot.com/ (需要梯子)。順便,x-story 的概念原畫如下,是不是想說,臥槽我看過這個!
EP16 "Ice Age"
Michael Swanwick
"Ice Age", from "Tales of Old Earth"
邁克尓·斯萬維克 老牌科幻作者,曾多次獲得雨果和星云獎。國內(nèi)出過他一本《潮汐站》,一本《地球龍骨》 。
下方評論里有小伙伴給出了原著,這里搬運一下:冰河時代
EP17 "Alternate Histories"
John Scalzi
"Missives from Possible Futures #1: Alternate History Search Results"
好嘛,制片是有多愛他啊。整個系列給他一個人上了三篇。雖然在視覺效果上不像那些CG動畫那么出彩,但美術(shù)表現(xiàn)和他的故事非常匹配。而我真的喜歡他這種忍著笑瘋狂吐槽的風(fēng)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從《垂暮之戰(zhàn)》入坑。強烈推薦。
EP18 "Secret War"
David W. Amendola
"The Secret War", from "SNAFU: Hunters" by Geoff Brown
跟前面 EP4/EP5 一樣取自 SNAFU 書系。SNAFU應(yīng)該是是“Situation Normal: All Fucked Up”的意思。據(jù)說是一個軍事用語,意思,嗯就是字面意思。 所以這一系列大概都是類似的軍事相關(guān)的短篇故事集。
私貨
“每集動畫的建議觀看年齡”:可以給娃看愛死機器人嗎?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