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通過偽電視紀錄片的形式展現(xiàn)一場五彩繽紛的go go boy大賽。偽紀錄片雖然不算什么新鮮的模式,但這部影片的題材和電視紀錄片的形式非常的搭。
影片的背景是一個local bar的一個小規(guī)模的脫衣舞男大賽,這吸引了各種各樣的對舞蹈和獎金有興趣的當?shù)啬贻p人。全片外景不多,以時間為敘事順序,主體是決賽。導演Fred M. Caruso曾經(jīng)執(zhí)導過“同志音樂劇”,看來這位導演特別喜歡歌舞。
故事設(shè)定得很巧妙,因為是比賽,所以會吸引各種各樣的人,這樣就可以挨個展現(xiàn)不同舞男的不同的舞臺下的故事。他們中有芭蕾舞演員、職業(yè)脫衣舞男、也有舞蹈演員,都要去爭奪那1000美元的獎金。有的人是為了夢想,也有的是為了出名或者就是為了那1000美元;同樣因為是比賽,所以會有評委、有主持人,也就有了各種幕后操作。影片的手法也不錯,因為是偽紀錄片,所以可以展現(xiàn)臺上臺下各種各樣的華麗與真實。電視紀錄片的模式增加故事的真實感的同時也讓這部內(nèi)容豐富的電影不會顯得那么松散。
在盡可能用紀實的方式講述這個故事的同時,這電影還順便諷刺了一下當下流行的才藝真人秀和各種比賽。臺上參賽者們光鮮性感,到了臺下,競爭者、評委、組織者以及主持人都打著各自的算盤。參賽者之間,有競爭、有歧視、有勾心斗角(用詞稍稍夸張);評委與主辦者、主持人與主辦者、野心勃勃的參賽者與主辦者之間都有理不清的關(guān)系。這些有多好看不好說,但是至少反映了一點人們浮躁和娛樂為先的現(xiàn)實。這場比賽下來,獲利最多的可能就是主辦者那個中年酒吧老板了,既得到了酒吧的人流量,又得到了各種年輕小伙。
至于那五個進入決賽的年輕人,他們在比賽結(jié)束后的幾個月肯定感觸頗多。外國芭蕾舞者的心愿實現(xiàn)了,他通過比賽得到了自編芭蕾舞表演的機會;想著靠自己身體掙錢的脫衣舞男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雖說和他最早的想法有點出入;受主持人喜歡的自信男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在酒吧里當起了麥霸(雖然聽眾可能不太高興);害羞舞男的夢想也實現(xiàn)了,靠那場表演去了百老匯;最后賄賂高層的男孩的才華也得到了展現(xiàn),成為自認的本地最火脫衣舞男。編劇還是很善良的,給了我們這么一個美麗的結(jié)局,而沒有告訴我們其實這個世界比go go更瘋狂,參加一場比賽很可能和最初的夢想越離越遠。
這部電影的重點不在于性取向,而更多的是在說夢想。這一點從舞臺效果師身上體現(xiàn)得最為清楚。他從小就參加各種比賽,愛站在臺上表演,但現(xiàn)實只讓他成為了一個幕后人員。這電影讓我們思考,我們曾經(jīng)有什么樣的夢想,我們又為夢想做了什么?為了一時的金錢或者輸贏,犧牲了什么?這樣的犧牲值不值得?是什么打破了最初的夢想?又是什么造就了現(xiàn)在的自己?夢想與生存、夢想與現(xiàn)實又有怎樣的矛盾?我想,這些問題不只是針對go go boy,這些問題值得每個人思考。這也是這群go go crazy參賽者性取向各異或者不明的原因。
名利和夢想,可否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