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闊》是一部充滿劇情和愛情元素的電影。故事以兩條主線并行推進。第一條主線講述了德維與一個小伙子開房遭遇警察掃黃的經(jīng)歷。不幸的是,小伙子自殺身亡,而德維的父親帕塔克成了腐敗警官的勒索對象。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德維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第二條主線則講述了迪帕克和沙露之間的愛情故事。迪帕克來自一個從事火葬行業(yè)的低種姓世家,但他與高種姓的沙露深深相愛。然而,一場意外事件卻將迪帕克的命運推向了深淵。最終,這兩條主線在恒河岸邊交匯,展現(xiàn)了社會的矛盾和生活的無奈。整個故事平淡而感人,讓人深思。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是一部連詳細信息都沒有在搜索引擎上建立的印度片,沒有熟知的寶萊塢明星,沒有富麗堂皇的布景,甚至沒有歡快熱鬧的歌舞,108分鐘的篇長與動輒就兩三個小時的其他片子相比,這部電影在印度國內(nèi)的影響相當于我國的一大堆難以擠上院線的獨立電影。
但是,籍籍無名不代表粗制濫造。
電影講述了兩個普通家庭,兩對普通年輕人因為愛情而遭受到警察的勒索或是受到種姓制度的束縛,然后一生一死,從而展現(xiàn)出印度的現(xiàn)狀,政治上的黑暗,底層人民的掙扎,年輕人的世界。
這絕對是我看過的最貧窮的印度,最黑暗的印度,最復雜的印度,最豐滿的印度,最真實的印度。
【真實的印度】
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印度是傳統(tǒng)保守落后的國家,除了曾經(jīng)燦爛的古文明,他們幾乎沒有新鮮的活力,在種姓的桎梏下,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社會現(xiàn)狀里,在紛擾雜亂的宗教間,除了虔誠的拜神,他們似乎無事可做;然而在寶萊塢的電影里,印度幽默,富裕,載歌載舞,科學發(fā)達,不同教派和諧相處,人們真誠友好,生活充滿希望。
這兩種天差地別的認識一直沒有得到中和。
寶萊塢一直強調(diào),看,我很好,我很了不起哦,遍地的帥哥美女,滿屋的黃金珠寶。
我們則捂住耳朵閉上眼睛大聲說,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你就是又窮又落后。
直到《死生契闊》的出現(xiàn)。
在這部電影里的年輕人,眼睛確實很大,但并不如我們所認識的寶萊塢演員——膚白、貌美、腿長、纖細、結(jié)實、強壯,他們黑,女性微胖,紗麗簡單樸素,男性胡子拉碴瘦弱,他們真的是平凡普通的印度年輕人。
徳維在計算機培訓學院上班與其中的一名學生相愛,然后去開房,半途卻被以“掃黃”為由的警察闖進來,他們逼死了徳維男朋友,然后拿著錄下的徳維衣衫不整的視頻去她家敲詐。徳維父親在恒河邊上開著一家小賣部,兼梵文翻譯,每個月能掙八千到一萬盧比,警察一口價要三十萬。
德維照常做飯,工作,生活。被辭退后就找另一份工作,被騷擾后就再換一份工作;她把男朋友的筆記帶回家,去警察局取下他死亡的報道,打電話給男朋友的家人接通后立即掛斷;她憎恨無恥的警察卻和父親一起湊錢。
在一系列的變故里,徳維始終平靜、冷淡,雖然是當事人卻有事不關(guān)己的疏離。
但最后,在還完敲詐的錢,辭去不勝其煩的工作,與父親和解,去男友家道了歉,去到了想去的學校之后……徳維坐在河邊痛哭起來,委屈、抱歉、想念……全都融在滿臉的淚水里。
看似平靜的河流表層之下原來藏有那樣洶涌的潮流,只是在壓抑著而已。
因為不想完全低頭,因為還要堅守著最后一絲難以被別人奪走的尊嚴。
迪帕克是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大四即將畢業(yè)的時候遇到馬努,一見鐘情,然后在朋友的慫恿與幫助下找到她的臉書,通過各種方式靠近、搭訕,最后成功獲得芳心。然而迪帕克家是在恒河邊上從事焚尸工作的最低種姓,馬努家至少是剎帝利及其以上的種姓。雖說印度早已廢除此制度,但正如我國的重男輕女一樣,在人民的慣性思維里這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是無法透過一紙文件文件就能消除的思維定式——因此,在世俗的既定模式下,你一個焚尸工怎敢奢望與高級的上層的階級結(jié)合。
但馬努說,你先找一個好工作,我來說服父母,如果不行的話,我可以和你私奔。
在女友的鼓勵下,迪帕克放下階層差距的擔心,對生活充滿信心,積極上進,努力爭取一份好工作,卻在某個夜晚幫助家里焚尸的時候看到了馬努的尸體,那個昨天還在溫暖的鼓勵自己的女孩今天就成為了一具冰冷的尸體,迪帕克曾經(jīng)對馬努說過焚尸的過程:肉體在火中焚燒殆盡,我們把頭骨敲碎,把骨灰撒進恒河……這些過程就這樣運用在自己女友身上。
初見時的互不順眼,后來小心翼翼的接近試探,人群中偷偷的凝視、不經(jīng)意的對視,客氣卻又曖昧的第一次約會,纏纏綿綿的電話粥,絞盡腦汁的禮物,總是忍不住上揚的嘴角,手足無措的初吻……所有的一切將學生時代青澀甜蜜害羞純真的感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能夠讓人產(chǎn)生共鳴也能夠了解到印度的大學生活與我們并無二致。
因為單純得美好,所以破碎的時候才更心痛。
【陰暗的角落里滋長的殘暴】
印度警察向來是反面的代表,無論是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還是書籍《微物之神》、《微妙的平衡》、《失落》全都殘暴無良。
在這部電影里也是如此。
印度被報道出那么多強奸案,但警察們更關(guān)心的卻是青年男女的婚前性行為,他們不去搜尋逮捕懲治犯罪分子,反而在各個旅館里搜索可以敲詐侮辱嘲笑的平民。
徳維的男朋友被他們嚇得自殺,徳維被他們粗暴的拍下視頻,然后徳維被冠以教唆自殺的罪名,還受到如果不給三十萬盧比就會將她衣不蔽體并與人開房的視頻傳送出去的威脅。無論徳維的父親如何苦苦哀求那些握有籌碼的警察就是毫不動搖。
看到他們的嘴臉除了憤怒只有憤怒,因為你知道你毫無改變的力量。
警察不是除暴安良的正義使者,是敲詐犯是無恥之徒。
徳維上班的學校在徳維的男朋友自殺后將其開除,原因竟然只是他們猜測的“你和他開過房,你害死了他”。
徳維在另一所大學當接線員,一個清潔工聲稱知道徳維的過去,然后說出“你和我睡我就不揭發(fā)你”的話來。
為官不仁,仗勢欺人,落井下石,乘機揩油……這些社會上的種種丑態(tài)在很多國家也都存在,印度敢正視。能不能對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是一回事,但已經(jīng)敢于正視就已經(jīng)有了一個開始。真好,我們可以一窺印度的真實,沒有再被拉進公正廉明的理想印度。
當然這部電影也沒有給出解決辦法,它只是描述了這樣的事實,然后由我們自己思考。
【貧瘠角落里的豐盈】
德維的父親雖然憤怒失望但還是拼命掙錢維護德維的名譽,聽到德維要離開,哭著說他沒有害死她媽媽,說以后我怎么辦。
父女兩個人都是不喜形于色的人,但彼此間的感情深不可述,在日常的點滴里可能不清晰,但在各自心里卻一直存在;
迪帕克跟父親要錢參加杜爾加女神狂(zhui)歡(nv)節(jié)(you),父親說隨意拿,我的兒子要做什么都可以;恒河邊上整夜整日燃燒著尸體,迪帕克一邊學習一邊幫父親焚尸,從無怨言。
馬努不在意種姓階級差異,不嫌棄男友焚尸家族的身份,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前進;
迪帕克情竇初開的時候朋友圍著幫他,消極頹廢的時候朋友守護著他鼓勵他振作。
所有的這些美好的時刻都存于黑暗的混亂的殘暴的貧窮的印度,在看似絕望的現(xiàn)實里有著最生動的感情。
誰的生活不是又糟糕又美好呢;
在貧瘠的大時代下處處藏有人性的光輝,就仿佛在陰霾天的烏云里掩飾不了的陽光,如此熠熠生輝,光彩照人。
最后我們坐上一艘渡過苦海的船,向著夕陽的方向緩緩駛?cè)?,以往的悲傷痛苦陰霾就讓它留在岸上,我們,向陽而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