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zhèn)異國情》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一個德國男子與一位意大利女子之間的愛情故事。男主角楊是一個古板又拘謹?shù)娜?,喜歡穩(wěn)定的生活,而女主角莎拉則是一個充滿奔放和瘋狂的意大利人。盡管兩人性格截然不同,但他們還是決定走進婚姻的殿堂。為了滿足莎拉的父親的要求,他們一行人來到了坎勃貝蘿舉行婚禮。然而,意想不到的麻煩和意外接連發(fā)生,給楊和莎拉的感情帶來了裂痕。楊開始懷疑這是否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電影通過幽默搞笑的方式,揭示了文化差異和性格沖突對于愛情關系的影響。觀眾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愛情的喜悅和挑戰(zhàn),以及人們在適應異國文化和面對困難時的堅持和成長。這部電影充滿歡笑和溫情,值得一看。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買票的時候看影片的介紹,大致把它歸類于家庭喜劇??赐暧捌母惺苁牵何也轮辛诉@結(jié)局,卻沒猜到這過程。
德國男青年Jan要迎娶德意混血的女友Sara,而準岳父要求兩人的婚禮回到意大利小鎮(zhèn)ampobello舉行。正如Jan所說,一切在他見到準岳父的那一刻,開始發(fā)生變化。當他踏入小鎮(zhèn)Campobello,從跟Sara的家人見面和當天的晚餐開始,在之后籌備婚禮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些事情,使Jan發(fā)現(xiàn)自己跟Sara家人的生活習慣天壤之別。作為一個典型的德國人,他無法融入Sara家人那種隨性、散漫的生活,他的嚴謹在小鎮(zhèn)上的人看來是可笑的,而對方的散漫、甚至意大利式的熱情好客則讓他覺得很荒謬。這些差別和矛盾終于在婚禮前夜Sara的德國媽媽和意大利爸爸大吵后,婚禮當天早晨Sara爸爸提議先哄好Sara媽媽再舉行婚禮的時刻,讓Jan的忍耐終于到達極限,爆發(fā)了,他駕車逃婚了。
這其實是兩個家庭、兩種文化的碰撞。就像我們所了解的那些關于兩國文化的差異一樣,意大利人對人熱情,但散漫、隨遇而安,不喜歡工作,只想好好享樂生活;而德國人內(nèi)斂,嚴謹,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最重要的是,他們守時,“像鐘表一樣準時”。這樣的兩種文化一旦相撞,簡直是水火不容吧。導演在片子里也用一些事情表現(xiàn)了這些差異,主要是通過他們在意大利的不靠譜遭遇,然后由他們口中說出“要是在德國,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fā)生”。比如Sara和Jan去登記,負責登記的工作人員忘我地聊天,根本就不理會他們,每次去只有一句話打發(fā)他們“明天再來”;他們最后選擇通過牧師公證結(jié)婚,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意大利根本就沒有她的出生證明,甚至沒有她父母的結(jié)婚記錄,從法律意義上,她根本不存在;而造成這些的原因,是Sara奶奶沒有將自己兒子寄回來的文件拿去更新,甚至她根本就找不到兒子寄回來的那些證明文件、也不記得兒子曾經(jīng)寄過這些東西回來;比如他們?nèi)ゾ瓢膳龅揭粋€人,聊起德意兩國的社保,德國有很完善的社保體系,退休之后可以有很好的生活保障,而意大利很多人都沒有社保,可謂是“老無所依”,只因為意大利人認為交稅給政府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比如意大利人跟他講話之前,會像很熟的哥們兒一樣大力地拍他的肩膀,這對于注重私人空間的Jan,是不舒服的;比如在餐桌上,完全不顧他是不是喜歡吃某種東西,熱情似火地給他添了一回又一回……還有祖父傳下來的結(jié)婚戒指,去海邊游泳時嘲笑Jan缺乏日曬過于白皙的膚色,諸如此類的事情,再加上Sara和父親兩個人說,以后所有的假期他們小兩口都要回這個小鎮(zhèn)上和家人一起歡度,Jan退縮了,如果說為了結(jié)婚在小鎮(zhèn)上忍受這些是一種煎熬,讓他年年回小鎮(zhèn)上簡直想想就是一種災難。
在他駕車逃婚后,岳父去追他回來。在一家宿仇開的修車鋪那兒,岳父跟他談起了自己當年剛從意大利到德國闖蕩遇到的種種。任何文化都是排外的。而文化差異帶給人的不適,是雙向的。岳父跟岳母結(jié)合的那個年代,社會遠沒有Jan和Sara這時候包容,他們經(jīng)歷了更多的艱難,但靠著自己的樂觀和不放棄的奮斗,岳父終于在德國有了一席之地。而相對于Jan,他失去的恐怕更多。一方面,他和妻子長期生活在德國,雖然他已經(jīng)完全適應和融入了德國的生活方式,但他身上流的永遠都是意大利人的血,他永遠是一個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另一方面,當他回到家鄉(xiāng),德國式思維和處事方式已經(jīng)成為他的習慣,他看不慣家鄉(xiāng)人的不思進取和一團亂麻,他時不時地說“如果是在德國……”,這樣的他在家鄉(xiāng)人眼里,已經(jīng)是某種意義上的背叛者,他永遠也無法再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這種移民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吧,同一國家不同省份、城市之間的移民,不同國家之間的移民,這些人一輩子處于兩不靠的尷尬境地,心里大概一直會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鄉(xiāng)愁,其實很無奈。
好在,盡管國籍不同,文化不同,但全世界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情人之間的愛都是相通的,而愛和包容則可以消解差異帶來的矛盾,至少讓它們不那么面目可憎。岳父年輕時從德國回家鄉(xiāng)小鎮(zhèn)探親,離開時母親去車站送行,火車早就開走了,她卻長久地站在那兒揮手;母親不記得他寄回來的文件,卻好好地保存了他寄回去的每一張照片和明信片,甚至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他明信片上寫的內(nèi)容;而他自己對女兒Sara的愛也如出一轍,再三警告Jan“如果你敢讓我的甜心傷心,我一定不放過你”;盡管會跟女兒因為意見不同有爭吵,當女婿逃婚后,他第一時間駕車去追,并用自己的經(jīng)歷讓Jan終于明白,只要兩人真正相愛,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回到現(xiàn)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這樣的事情也不少,但喜劇卻并不多,人們甚至慢慢開始相信“門當戶對還是很有道理的,古人誠不我欺”。當然愛是不能當飯吃的,但如果沒有一顆包容的心,即使再相似的背景,總會有不同、總會有矛盾。是真的有那么多難以跨越的鴻溝,還是愛得不夠深呢?
盡管表現(xiàn)得是文化差異造成的種種沖突,導演用的多是輕松搞笑的方式,觀影過程中笑聲不斷。另外,意大利不愧是藝術之地啊,影片的配樂相當出彩,片尾曲里似乎還有歌劇的影子,令人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