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懷胎》是一部喜劇電影,講述了一位冷面法官阿里安·費爾德懷孕的故事。她發(fā)現(xiàn)孩子的父親竟然是一個涉及嚴重襲擊罪的刑事犯鮑勃。阿里安開始尋找真相,追蹤線索,與各種奇葩人物展開對話,試圖還原失憶的關鍵時刻。電影通過幽默的對白和搞笑的情節(jié),帶給觀眾歡樂的視覺享受。同時,它也探討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命運的無常,讓觀眾反思生活的無常和命運的玩弄。無論你是喜歡喜劇還是思考人生的電影,這部電影都值得一看。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喜劇片。我是一個并不怎么喜歡看喜劇電影的人,偶爾被朋友拉著去看一看賀歲檔上的喜劇電影,總是看得我渾身不自在。庸俗老套的笑點、過于浮夸的肢體語言和要么完全異想天開、要么完全沒有想象力的故事,是我對于大多數(shù)喜劇片的印象。但這部電影讓我有所改觀。下面我將從人物形象塑造、故事發(fā)展以及喜劇元素三個方面來談。
人物塑造:成人世界里的大孩子們
《九月懷胎》不是架構在一個純喜劇式的世界里,電影里的世界和現(xiàn)實生活擁有同樣冷酷的規(guī)則:一個擁有卓越的才華又肯付出超于常人努力的人,只因為沒給公眾留下完美印象而無法獲得本應屬于她的榮譽與地位;一個本性善良的人卻因為貧窮與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成為一個慣竊犯,當這樣的慣竊犯成為殺人案件的嫌疑人時,所有人都會理所應當?shù)卣J為他就是有罪的。前者說的就是女主角阿里安,后者說的就是男主鮑勃。
阿里安是個自律、聰明而嚴謹?shù)呐ü伲詈唵?、熱衷工作、甚少交際,也是她單身將近四十年的原因。從小由母親單獨撫養(yǎng)長大的她,或許沒有體會過“依靠男人”的感覺,她所學會的就是自強,然而在社會中,人們普遍認為柔弱的女人更可愛。這樣的女人大概是最無聊、最無趣的吧。但是當命運中的轉折點到來(那個醉酒的夜晚),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是可以做出這些事的:對著垃圾桶踢球射門,好像踢中了一般地歡呼;和妓女因為一點小事當眾吵了起來;和陌生人攀談,甚至當街發(fā)生了一夜情。她總說自己是一個聰明人,不會做戀愛、結婚這樣愚蠢的事,也當然不會做出上述那些看起來幼稚、輕浮的事,但這也許就是她從內(nèi)心里渴望與羨慕的事。只是因為良好的教養(yǎng)、職業(yè)的限制和自詡聰明人的驕矜,她不會允許清醒的自己做出這樣的事。
當她面臨保全名聲還是為鮑勃作證來為他脫罪的時候,她選擇了會讓她失去一切的后者。正如韓寒的《后會無期》中所說的,“小孩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這里的“小孩”與“成年人”并非說那個選擇更加成熟,但只有擁有一顆孩子般善良、正直內(nèi)心的人,才會做出拋棄利益而追求那個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為它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沒有那個醉酒的夜晚,沒有鮑勃,阿里安的生活會一如既往地自律和平淡下去。但鮑勃出現(xiàn)了。鮑勃在剛剛出場的時候,造型很酷,眼神兇狠,嘴邊掛著一絲難以捉摸的笑。他可以輕而易舉地撬開牢門,再加上之前所說他有殺人截肢吃器官的嫌疑,總讓人聯(lián)想到《沉默的羔羊》里的高智商罪犯。然而之后的表現(xiàn)著實叫人大跌眼鏡,盡管他沒有夸張的肢體語言,然而當他一臉正經(jīng)地開腦洞,猜測受害人經(jīng)歷了什么離奇的事情,當他將準備墮胎的女主角救下來默默為她做好早飯、照顧她,當他知道女主角有墮胎的想法把她關到房間、判她“直到把孩子生下來”的有期徒刑(一個罪犯給法官判刑著實可笑),當他發(fā)現(xiàn)孩子是自己的、枉顧女主提醒外面有警察、一臉“懵懵”地走出門去,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只是一個善良的、有些笨拙的大男孩。
然而這樣一個有些“蠢萌”的角色,我卻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些悲情的元素。他從小失去了父母,托付給親戚,被拋棄;托付給福利院,被拋棄;托付給手藝人做學徒,依然被拋棄。也許是因為頑皮或者不夠聰明,他在成長過程中嘗盡了離別與嫌棄,因而在他的自我認知當中,自己是一個“白癡”、“笨蛋”,沒有人愛他相信他,至今單身因為自認為只配得上妓女的露水情緣。他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沒有耐心對待他),沒有謀生的辦法只有溜門撬鎖的手藝,卻因此成為眾人眼中犯下“十惡不赦”罪行的變態(tài),盡管沒有證據(jù),卻也沒有人想過,也許這個人確實是無辜的呢?當他笑著對著女主角說,“我是個白癡,我的孩子會不會也是個白癡”的時候,我感覺到一絲酸楚。如果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這樣關心他的父母,有耐心陪伴他、教育他的老師,也許他會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故事發(fā)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許多電影情節(jié)飽滿、跌宕起伏,但仍然被觀眾稱為是“爛片”。可見好的電影故事不僅僅要吸引人的眼球,更要合情合理。在看電影的時候,我總會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是什么導致了目前這樣的局面?”
女主為什么懷孕六個月都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首先,和女主角的性格有關。她癡迷工作、生活簡單、單身,因此很少去注重自己身體有什么變化,即便身體出現(xiàn)任何不適也不會聯(lián)想到自己懷孕了。其次,和女主覺得職業(yè)有關,她是一名法官,長期穿著寬大的律師袍,私下里的服裝也都是寬松的衣服。再者,女主角身材消瘦,即便肚子慢慢長起來,也不會有其他人發(fā)現(xiàn)。
那么,為什么要安排她懷孕六個月才發(fā)現(xiàn)呢?因為在法國,法律不允許懷孕的女人人工流產(chǎn),而在懷孕前幾個月的時候,自然流產(chǎn)的概率會大一些。這就給女主角的選擇增加了難度:她沒辦法輕而易舉地拿掉孩子,所以她需要知道這個孩子的父親是什么人。是她的同事嗎?盡管同事舉止古怪,自己也和他并不是很熟,但還算可以接受,至少他是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法官。但真相卻是,孩子的父親很可能是一個罪大惡極、擁有變態(tài)癖好的罪犯。
為什么女主角會和那個罪犯發(fā)生關系呢?在那個新年夜里,女主角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格格不入,喝酒喝到神志不清;由于經(jīng)常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因此她獨自一人回家;由于醉酒的女主角頭上戴著法官假發(fā),和紅燈區(qū)的妓女扭打在一處,所以勸架的鮑勃以為女主不過也是一個愛變裝的妓女,而之前交代過,男主平時只和妓女發(fā)生關系。
因此鮑勃在法院見到女主的第一眼時,根本沒有意識到她就是那個變裝的“妓女”。而當女主為了泄憤(或者給他脫罪)而胡亂給男主角安插罪名時,男主角無意瞥見掛在墻上的法官假發(fā),記起那個夜晚的女主角,知道自己可以用這件事“脅迫”阿里安為他查明真相。
為什么男女主花了那么長的時間尋找男主的不在場證明,卻沒有聯(lián)想到兩人發(fā)生關系的時候正是男主的不在場證據(jù)?對于男主而言,他的腦筋本來就不太好使,加之急于脫罪,又被女主角的流產(chǎn)計劃分散了注意力。而對女主來說,她習慣了置身事外的思考方式,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開頭和結尾,女主角辦理同樣案件的時候,給出的答復不同。前一次,她只是當作工作來對待,即便是顯而易見的家庭暴力也只能依據(jù)證據(jù)、證詞;后一次,她設身處地地為受到家暴的女人著想:如果你就此忍耐下去,遲早有一天你的丈夫會把你打死。
影片共有兩段“懸疑式”的敘述方式,一段是查找孩子父親的身份,另一段是查找男主角的不在場證明以及為他脫罪的可能性?;剡^頭來看,這兩段的銜接比較緊密,因此故事前半部分的節(jié)奏十分緊湊,吸引著人去疑惑去跟著劇情走,而劇情又不是異想天開式的解說,它有它自己的合理性。
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則是女主的選擇。當一切真相大白,為鮑勃脫罪的方法再簡單不過:證明你們那晚在一起,做了什么事,更何況還有監(jiān)控證明。然而這對女主來說無疑是最艱難的選擇:一邊是榮譽、權力與自己的理想,另一邊是無辜的、孩子的父親。當然觀眾知道女主角一定會選擇幫助男主,因為她是個善良正直的人,是個維護法律尊嚴的法官,更何況經(jīng)過相處發(fā)現(xiàn),鮑勃是個如此簡單、善良的男人。他觸發(fā)了阿里安內(nèi)心的柔軟,這樣的柔軟使得阿里安堅強、勇敢地站在眾人面前說出了真相。
喜劇元素:有條不紊
私自把喜劇中惹人發(fā)笑的情形作了概括:一種是出現(xiàn)夸張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另一種是突然出現(xiàn)了意料之外的轉折。前一種可以參照《九月懷胎》里的幾個配角:滿臉怪笑又倒霉的男同事、解剖尸體動作夸張的解剖師、電視新聞里的手語主播,以及常常出現(xiàn)在男主角幻想里的受害人老爺爺。后一種則是女主知道孩子的父親是個變態(tài)殺人犯、知道難以啟齒的事情就是自己和鮑勃追尋已久的證據(jù)……等等。
影片又賦予每個角色以特定的搞笑方式,如阿里安,她的搞笑之處在于她的高智商女強人的形象與偶爾做出一些孩子氣舉動的反差萌,比如鮑勃,他的搞笑就在于他的笨拙,比如男同事,他的搞笑之處在于他的夸張表情、肢體語言以及倒霉,而其他角色有各自有他們自己的搞笑之處,擁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其他角色的設定不同。不止如此,在惹人發(fā)笑的同時,還能夠讓人看到這些角色身上的閃光點,比如女主角的堅強和正直,比如男主角的暖和單純,因此盡管笑點很多但整部片子顯得并不混亂,也不低俗,相反還會給人一種溫暖和可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