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來孕轉》是一部喜劇家庭電視劇,講述了沈家這個傳統(tǒng)的大家庭的故事。沈家養(yǎng)育了三個孩子,沈立冬、沈小滿和沈谷雨。如今,孩子們都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但卻遇到了生育的困難,這讓家里的老母親趙京花非常著急。沈立冬和妻子蘇橋已經結婚五年了,但蘇橋一直沒有懷孕的跡象。沈立冬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一直受到父母的寵愛,雖然年過三十,但行為舉止仍像個孩子,任性而貪玩。沈谷雨和丈夫的婚姻非常恩愛,同時事業(yè)也非常順利,他們是周圍人羨慕的模范夫妻,但他們也有著自己不能言說的苦衷。沈小滿剛剛大學畢業(yè)不久就沖動地結婚生子,然而,她很快發(fā)現(xiàn)生活對她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部電視劇通過幽默搞笑的方式,揭示了現(xiàn)代家庭面臨的一些問題,如生育困難、婚姻生活的挑戰(zhàn)等。同時,劇中的角色形象鮮明,情節(jié)緊湊,給觀眾帶來了歡樂和思考。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有評論說這部電視劇宣傳的是“女人是生育機器”的觀念,我覺得也許乍一看也許是,但是其實并不是。一家兩代人三個孩子對婚姻生育有不同的觀念,這本來就是常態(tài)。就像沈谷雨選擇把人生投入自己的事業(yè)一樣,老大的老婆想把人生投入家庭也一樣是有意義有價值的選擇。老大轉述說蘇橋的夢想是當家庭主婦,這個夢想一點都不遜于沈谷雨想當部門老板的夢想。如果所謂的“女權”就是認為女性必須只能以事業(yè)為生活的核心,而投身家庭和子女教育就是“低級”“沒出息”的理想,那這就是綁架人意志的“女權”,并非真正的女權。對女性真正意義的尊重應該是讓女性能自主選擇自己的人生,公平地享受所有可能的選擇,并且在【合理的限度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如果一個女性因為選擇事業(yè)而受到羞辱,那是對女性的歧視;如果一個女性因為選擇家庭而受到羞辱,那同樣是對女性的歧視。讓女性感受到平等自信,首先就得要讓女性能平等自信地對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事業(yè)也好,家庭也好,都是責任,都有價值。其比重因人因情況而異,沒有哪一種選擇注定要比另一種不受待見。
這個電視劇中的沈谷雨其實是一個很值得同情的角色。拙見覺得她對事業(yè)的追求多少有一部分來自她深深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一方面來自成長過程中家庭對她的歧視,一方面來自進入職場后社會對女性的歧視。
家庭對她的歧視她不止一次提到過。媽媽喜歡她大哥,爸爸喜歡她妹妹,她是中間最不受重視的一個。她從小就必須要很努力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得到關注;而長大也從經濟上各種補貼父母,哥哥和妹妹。給父母買冰箱之后她對老公抱怨說,自己給家里出錢出力,哥哥酸溜溜地揶揄她一句媽媽就忙不迭地去安慰哥哥,仿佛大家都覺得她出錢出力都是理所應當的。在整個電視劇中她多次表現(xiàn)自己的擔憂和不安全感,覺得只有自己被人需要的時候自己才是有價值的,反之則被會人棄如敝履。
另一方面很明顯的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劇中她多次說,“職場女性經不起懷孕”,“我們這個行業(yè)新人替換舊人就是一秒鐘的事”,“我們這個行業(yè)你三個月不露面大家就會忘掉你”(有些可能是她的下屬的臺詞),表達的就是社會對女性歧視帶來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每一個職場女性可能都經歷過,不幸的是在今天的中國尤為嚴重。理工科女性求職的時候遭到歧視,同樣的能力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拿到工作;而育齡女性常常在求職的過程中被問到婚戀狀況,如果招聘方認為求職者在短期內可能生育則求職者直接就沒有機會進入下一輪的篩選。更可笑的是前兩天剛看到據說是某地的指導性文件,大意說孩子到了兩三歲“懂事”的時候媽媽就該“退居二線”,不該讓孩子看到媽媽在家里“指手畫腳”;得了,這下工作中沒地位,家庭里也沒有地位了。這些對于女性的公開的殘忍的歧視在今天我們的文明社會中竟然都是赤裸裸的,明目張膽的,也難怪沈谷雨有這么深的不安全感。她并不是不想要孩子,她也很喜歡、有能力養(yǎng)育孩子,她擔心的是丟工作,擔心因為孩子而失去晉升的機會甚至丟掉飯碗。有工作的時候至少自己還有經濟價值,生孩子丟工作自己就什么價值都沒有了,那也不能責備她的選擇了。在孩子和工作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她選擇那個能讓自己更多保有尊嚴的選項,也是無可厚非。
可是為什么養(yǎng)育下一代會和在工作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矛盾呢?為什么沈谷雨有這個擔心,她的丈夫卻沒有這種擔心(至少沒有明確表達)呢?這又是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和社會對職業(yè)母親的不支持。幼兒園下午5點前必須接孩子,可是下午4點半老板端著茶杯悠悠的來要開會,媽媽如何兼顧工作和子女?開放二胎以來已經多次看到過鼓勵生育的宣傳,有些靠譜有些可笑有些令人憤怒。如果一個社會期待養(yǎng)育子女的責任大部分落在母親身上,同時又對職場中和即將進入職場的育齡女性進行殘忍的歧視,育齡女性怎么敢生育呢?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排隊,兒科醫(yī)生連年短缺(就在寫評論的今天又看見針對兒科醫(yī)生的暴力造成慘劇的新聞),教育頻繁改革,房價居高不下,生一個孩子好像真的可能會憂慮多于喜悅。連實驗室里的小白鼠,在經常被打擾感受到生存壓力的時候都會放棄生育甚至把已經出生的幼鼠吃掉,我們又怎么能指望人類在面對生存壓力的時候還能愉快地生育下一代呢?
而且這種對女性的歧視常常都是潛移默化進行的。例如小學課本上有一篇贊揚李四光的文章(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表達對這篇文章表現(xiàn)手法值得商榷,并非對李四光本人有任何看法),一個細節(jié)講到吃飯的時候李四光去廚房拿瓶醋,結果直接從廚房窗戶里跳出去上班去了。課文中舉這個例子,想表達的是李四光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奉獻精神??墒侨绻@個故事是真的,這樣單純地贊揚李四光的奉獻精神對他的妻子是非常不公平的。父母都有看護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可是如果家里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時刻看管,爸爸還經常不跟妻子商量甚至不跟家里打一聲招呼就出門,那被爸爸逃避掉的看護孩子的責任就全都落到了媽媽身上,媽媽怎么可能還有精力兼顧自己的工作?如果一個社會對事業(yè)成功不顧家庭的男性大肆贊揚,而對成功女性則進行“性格兇悍”“家庭不和”“不管孩子”的指責,或者對處于適婚年齡卻沒有婚育的男性和女性區(qū)別對待,那女性怎么有信心生育呢?不生育要挨罵,生育后把孩子丟給父母管要挨罵,生育后自己帶孩子則要丟工作降低經濟地位,真是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支持,最終要么滅亡要么爆炸。
同時剛生育的年輕夫妻也惶惶不可終日。目前年輕的父母帶孩子主要都還是靠(外)祖父母。想要又上班又自己帶孩子,托兒所要么服務質量離譜,要么收費離譜。這種情況下,不生孩子家庭要給壓力(現(xiàn)在又加上生育政策的壓力了);生了孩子不自己帶吧,輿論和責任心要給壓力;自己帶把,經濟上和時間上要給壓力;而且女性由于背負著沉重的期待和血腥的歧視壓力會更大,也難怪沈谷雨不敢生孩子了。另一方面,并非是一懷孕就完全無法工作,只要有足夠的支持和保障,職業(yè)女性兼顧生育和工作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社會不僅不支持反而還歧視,那么職業(yè)女性哪怕就是想要兼顧也完全沒有機會了。
但是沈谷雨這個人物肯定是有問題的,問題主要就在于她性格太獨斷,有的時候忘記考慮別人的感受。俞佳很明確地告訴她,她們家的問題不在于生不生孩子,而在于兩個人的觀點不一樣,而她并沒有好好地和丈夫商量。如果沒有溝通,任何問題都難以解決。一旦成立了家庭,夫妻雙方對對方對家庭也都是有責任的,沈谷雨一意孤行就沒有考慮丈夫的感受了。(這也是我為什么在一開頭強調女性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需要在合理的限度內,不能過于自我中心;男性也一樣。)杜一鳴其實一定程度上能理解她在經濟上和時間上的擔心,愿意一個人承擔為家庭提供經濟來源的責任,也愿意多花時間分擔家務。但是對于妻子對犧牲自己事業(yè)的擔心,杜一鳴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再強大也拿社會對職業(yè)女性的歧視沒轍,拿沈谷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創(chuàng)傷沒轍。杜一鳴很多事情做得很好,但是最后拿離婚作為要挾逼迫妻子就范,實在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為了讓這個完美男人不要顯得太猥瑣,導演特意安排沈谷雨在這個時候正好失業(yè)了,并且谷雨自己也有些動搖。但是如果沈谷雨仍然處在事業(yè)的上升期或者平穩(wěn)期,而杜一鳴用離婚作為要挾逼迫老婆為了生孩子放棄工作,那我就要看不起這個人物了。但是不論如何,在婚姻中用離婚作為威脅來強迫另一方的,婚姻從此之后很難保證不會帶上裂痕。有裂痕的婚姻,就像有劃痕的玻璃,之后再受到打擊的時候會更容易破碎。
這部電視劇雖然也有些很俗套很吵鬧的情節(jié),但是個人覺得總的來說水準不錯。甚至有些鬧哄哄的情節(jié)也是特別真實的,因為生活本來就有煙火氣。沈家在最開始也是有各種問題的,比如說幾個孩子成長中對某些孩子的偏愛和對另一些孩子的忽視,沈家的媽媽對老大老二夫妻婚后沒有生育的不理性態(tài)度,對老三小夫妻倆的荒唐舉動沒有適時地引導。但是最后經過了許多挫折和磨合這個家庭一直在進步,對于三個孩子的婚姻和個人生活的觀念都有很大的變化,我覺得這是最精彩的地方。只是為這些變化付出的代價也很沉重。
這個電視劇還直面的很多社會問題,例如對沒有生育能力人士的歧視(老大夫妻兩個去做不孕不育檢查都跟做賊一樣,醫(yī)院等候區(qū)也都是帶口罩帽子的人),職場的是是非非,江湖郎中的亂象,假證販子的普遍,兩代人各種觀念的沖突,一代父母的特色重男輕女,以及(我認為)是核心思想的社會對育齡女性的歧視,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對于其中對家庭觀念的強調,點32個贊。這部電視劇對家庭的強調并不是盲目的,并不是認為有家就是好沒家就是不好,更沒有說所有的家庭都是健康的家庭。它認可的家庭是和睦平等的家庭,是給人營養(yǎng)和支持的家庭,互相關愛互相理解互相扶持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能正確處理異見和不斷進步的家庭。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孤獨的來孤獨的離開,那么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短暫時光里,能有人互相依偎互相關愛,能有一個地方可以放下偽裝敞開心扉,能有一個地方讓我們心甘情愿地付出愛和心安理得地享受愛,難道不是很好嗎?
如果這個地方還不會歧視那些負責任地不選擇婚姻,不選擇生育,不選擇工作或者不選擇家庭的人,那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