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井岡山》《紅色搖籃》和《長征》這三部電視劇,可以組成一部三部曲。這三部電視劇描述的歷史時期,正是中共在危難與挫折中逐漸成熟的時候。中共在二十八年中,從十幾個人的一場“版聚”,到贏得全國政權的大黨,這個過程可以與《舊約》中的《出埃及記》媲美,而毛澤東,毫無疑問就是中共的摩西。這三部電視劇里,這位摩西正歷經著各種巨大的困難,欣賞這幾部電視劇時,觀眾的心隨著毛澤東的沉浮而動,為他歡樂,為他憂傷。
《紅色搖籃》的開頭和《井岡山》一樣,都是毛澤東被追殺,這也為全局的氣氛定下了基調:毛的事業(yè),和他自身都處于危難中。的確,《紅》中的中共,處于蔣介石的重壓之下,時刻都有覆滅的危險。
“富田事變”是江西蘇區(qū)的重大事件,片中語焉不詳,黨史中也遮遮掩掩,從現有的材料看,毛澤東要負的責任比片中描述的要大,不僅僅是任命了李韶九那么簡單。從以后政治事件的風格看,整人死人也肯定不在少數。其實毛澤東當時還不到四十歲,血氣方剛,領導藝術尚未爐火純青,而且蘇區(qū)大軍壓境,已成驚弓之鳥,所以對“叛徒事件”反應過度,也不是不能理解。也許,”富田事變“也是促使毛澤東領導方法成熟的一個事件。毛澤東的手法更加純熟,更懂得”藏拙“,身段更加柔軟,少年意氣更少一些,以柔克剛更多一些?!备惶锸伦儭耙惨隽穗娨晞≈凶罹实膽蛑?。敵人利用紅軍軍心不穩(wěn)之機,偽造毛澤東的命令,要求捕殺朱德、彭德懷和黃公略,并且把三紙命令分別交到了朱、黃、彭手上,希望在紅軍內部引起火并。如果三人中有一個人中此計策,那么紅軍的生命也基本走到頭了。朱、黃很快識破了,但彭德懷的態(tài)度模棱兩可。彭德懷的副手鄧萍監(jiān)禁了前來問訊的毛澤東,毛澤東的命運全部系于彭德懷之手了。這時彭做出了關鍵的決定,他選擇相信毛澤東的人格,從而化解了這場危機,使紅軍轉危為安。這是片中樹立彭德懷人格的關鍵場景,令人喘不過氣。如果觀眾自問,我們能像這些領袖一樣,不中敵人的詭計嗎?我們就會發(fā)現,革命事業(yè)遠遠比我們想像得復雜,還需要更多的智慧。
毛澤東的困境還沒有完。在反”圍剿“的過程中,他的正確意見總是遭到中央軍委的一些人的質疑反對。除朱德自始至終堅定支持毛以外,周恩來、項英、彭德懷等人都對毛澤東的指揮產生過不同的意見。尤其是從上海洋樓里來了中央大員之后,毛澤東顯得更加孤立。即使是打了勝仗,毛也難以逃脫各種指責。毛澤東既要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又要面對種種質疑打壓,還要顧全大局,不能造成領導集團分裂,處境真是艱難。這種處境,是任何優(yōu)秀的領導者必須面對的,也是他不能不解決的。毛澤東采取的辦法是既不違抗中央的指示,又不完全遵旨,盡可能的使上頭的命令以自己的方法執(zhí)行,”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比如,中央本來命令他率軍沿贛江北上,奪取幾個大城市,毛卻進入福建,在敵人防守薄弱的地方獲得勝利,而且并沒有違反”奪取大城市“的命令。同時,毛也和同志們頻繁交流,仔細說理,慢慢改變著他們的思想,使原來反對他的人轉向支持自己。原本對他不聞不問的洛甫,強烈批判的顧作霖,最后都站到了毛澤東的戰(zhàn)線里。這表現了毛澤東既有臨事權變的機智,又有包容的博大胸襟,明白表達自己觀點的辯才,使他仿佛就快度過這次人生的危機。
就在毛澤東即將贏得上下一致信任,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中共負責人博古來到了瑞金。博古是”學院派“的典型代表,他的戰(zhàn)爭經驗完全來源于書本,卻完全反對毛澤東的路線。博古難以挑起領導蘇維埃的重任,并不完全由于他不懂軍事,更在于他的性格。博古這種人,有著知識分子的顯著特點,神經衰弱,意志薄弱。他不敢公然整毛澤東,卻發(fā)明出一個”羅明路線“便于斗爭。說話斬釘截鐵,冷酷無情,遇事猶猶豫豫卻不知如何是好。他拉來莫須有的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來當鐘馗打壓毛澤東,其實也是他心中沒有底氣的表現。正是這兩位”領導“和”顧問“,把紅軍推向了幾乎覆亡的道路。博古和毛澤東領導能力的反差,值得觀眾深思。
從攝制的角度來講,《紅》比《井》要有進步,可是還是有幾處令我不滿。比如,在毛澤東住土樓時安排了一場土匪偷襲的戲,這件事完全是編造的不說,還讓小宋佳來演土匪頭子,讓人覺得突兀。我想這里導演是受了金庸的影響,因為只有金大俠是讓美女又動刀又動槍的。還有彭德懷打籃球的戲,讓人看了覺得彭德懷是個無賴。我們近來強調描繪英雄領袖時,要還原他們的所謂人性。其實,我們普通人看這些英雄人物,就是把他們當作高大全的人物來看的。他們越沒有缺點,離我們越遠,我們反而會覺得他們更加貼近我們的內心。試想在《三國演義》中加一段諸葛亮娶媳婦,這是不會令觀眾感到更有趣的。魯迅說諸葛多智而近妖,那是他作為知識人的看法,不是普通人的看法。毛也好,彭也好,諸葛亮也好,他們在中國人的心中的形象已經完全定型,成為某種偉大品質的化身,我們在描述他們的事跡時,完全不需要把他們像普通人的方向往下拉。我希望中國創(chuàng)作歷史劇的人多觀摩觀摩日本的時代劇和大河劇,學學人家是怎么對待本民族的英雄的,有生動睿智的對白,而很少突兀不協(xié)調的情節(jié)。德川家康也好,織田信長也好,他們終生孜孜以求的那點一畝三分地,其實還不夠我們中國的偉大人物們跑馬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我們今朝的風流人物,哪個不比三千島夷偉大?拍不出日本那么好的戲來,真是說不過去,希望中國的電視制作單位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