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個原因第二季》是由格雷格·阿拉基,凱倫·孟可芙,伊麗莎·希特曼,邁克爾·莫里斯,凱特·坎德勒,虞琳敏,凱爾·帕特里克·奧瓦內(nèi)茲執(zhí)導(dǎo),布萊恩·約基,杰伊·阿什編劇,迪蘭·明奈特,布蘭登·弗林,克里斯蒂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視劇。
《十三個原因》第二季將繼續(xù)探索HannahBaker自殺事件的影響,同時還將介紹新的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制作人BrianYorkey表示,第二季將探討更多關(guān)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性侵和其他重要問題的話題。Netflix還發(fā)布了一段宣傳視頻,展示了第二季的一些片段,引起了觀眾的興趣和期待。
《十三個原因第二季》別名:漢娜的遺言 第二季 13個原因 第二季 十三個理由 第二季,于2018-05-18在天空視頻首播,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單集時長60分鐘,總集數(shù)13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已完結(jié)。該電視劇評分7.5分,評分人數(shù)12586人。
迪蘭·明奈特 飾演
暫無簡介
布蘭登·弗林 飾演
暫無簡介
凱瑟琳·蘭福德 飾演
暫無簡介
克里斯蒂安·納瓦羅 飾演
暫無簡介
賈斯汀·普瑞提斯 飾演
暫無簡介
戴文·德魯伊 飾演
暫無簡介
邁爾斯·赫爾澤 飾演
暫無簡介
羅斯·巴特勒 飾演
暫無簡介
德里克·盧克 飾演
暫無簡介
凱特·沃什 飾演
暫無簡介
布萊恩·達西·詹姆斯 飾演
暫無簡介
艾米·哈格里夫斯 飾演
暫無簡介
鄭湫泓,鄧凱
孔雪兒,任豪,趙順然
《十三個原因第二季》將繼續(xù)探討HannahBaker自殺對其他人的影響,以及他們的康復(fù)過程。第二季將有13集,預(yù)計于2018年播出。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其實我不習慣用豆瓣,一般就上來看看電影評分跟影評,偶爾看到認同的觀點心情澎湃地點個“對我有用”就假裝自己發(fā)表過觀點跟人討論過了。
但是大概是現(xiàn)在還比較早,看完的人比較少,而剛看完心情又比較復(fù)雜,沒有找到特別認同的觀點,只好自己寫了。
我的思維比較跳躍,隨便看看吧。
想說的其實很多,不過我想從Hanna和Zac的暑假戀情開始說——我并不認同他們只是Sex partner的說法。
先來回顧一下在第一季中Hanna和Zac的線,她給他寫了一封信,而信中講述了她的全部情感和經(jīng)歷,但是Zac不知道怎么回應(yīng),覺得她為什么這么drama,還偷了她的小紙條。而在第一季中Zac對Hanna是有好感的,甚至當時在A站看,不少彈幕說Hanna反而推開了唯一一個好人。有趣的事情是,來到第二季,發(fā)現(xiàn)他們倆有過一段,很多人的反應(yīng)(大部分是接受不了的)就很有意思了。
在第二季里面,他們發(fā)生感情的暑假是在Hanna給Zac寫完信之后的時間線。我們來捋一下兩個人的狀態(tài)。Zac,剛剛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悲傷且困惑,但是母親卻是一個情感不外露的人,他根本不知道母親對這件事情的感受——而從這里也可以追溯到Zac并不是一個懂得表達自己感情的人的原因,而他的“Buddies”是棒球隊那群人,成天吹噓自己跟多少女孩發(fā)生性關(guān)系的青春期男生,他也沒有辦法跟他們談及內(nèi)心的感受。而Hanna之前給他寫過一封長信,里面談及了她的內(nèi)心感受跟經(jīng)歷。至于Hanna,好不容易從學校中解脫一陣子,但是她的身邊依然沒有任何朋友,這個時候Clay不在鎮(zhèn)上。Zac接近Hanna,向她敞開心扉,跟她講述自己的悲傷跟困惑,兩個人時常見面聊天短信來往。其中有一個情節(jié),是Zac在布萊恩家里,他給Hanna發(fā)短信說:“好討厭在這里。”Hanna回復(fù):“碼頭見?!薄喼庇幸环N“拯救”的感覺,而同樣地,Hanna在Zac面前也擺脫了被貼上的標簽,她認為Zac是看到真正的自己的人。他們對對方的意義遠不僅僅是sex partner,或者說,他們正是因為互相有好感而發(fā)生關(guān)系——兩個人都是處子,都不想隨隨便便地發(fā)生第一次。
說實話兩個人相愛的這一段我覺得超級甜。Zac去向Justin請教怎么滾床單也真的是可愛。兩個人發(fā)生第一次關(guān)系時候的青澀跟情動。互相在手機里拍下對方的照片。就很甜。
但是我也理解很多人沒有辦法接受Hanna跟Zac的這一段。因為第一季很多是以男主Clay作為主視角,而Clay深愛Hanna,他們理解彼此,而Clay認為Hanna是完美的——但是大家要記得一點,Clay和Hanna從來都沒有在一起過。如果說感情是可以劃分得清清楚楚的,如果說喜歡一個人就絕對不會對另外一個人產(chǎn)生Crush,那么許多的愛恨情仇就不會發(fā)生了。生活本身,或者說感情本身就在于復(fù)雜,而戲劇是展示出了這種復(fù)雜。如果非要站在一個“圣人”的制高點,對于劇中角色不符合自己心中的設(shè)想的地方就橫加指責(這個后面再詳細展開),那我們會少看到很多它原本想要展示跟傳達的。我反對的狗血是沒有邏輯的情感線,但是他們的情感線是有跡可循的。甚至Zac最后在休息室發(fā)泄那段,是我全劇哭得最厲害的一段。Zac在Hanna面前是可以敞開自己的心的,但是Zac卻沒有意識到Hanna對他來說是多么重要,他失去了Hanna,他失去了可以傾訴的人,但是卻沒有人會理解他的感覺——他自己或許都沒有理解自己的感覺。但是他已經(jīng)永遠地失去她了。
永遠。
插個樓,我覺得Justin那一段也挺甜的QAQ
Justin小可憐,希望第三季他會好起來QAQ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完美的受害者”這一點了。
正如Hanna的媽媽最后說:“Hanna并不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她(balabala我不記得原話了)?!彼沧鲞^錯事,她有她的恐懼跟缺點,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生。但是劇中為何如此地強調(diào)“她的故事需要被聽到”,是因為一直以來都在試圖傳遞,“不要在不了解別人之前就橫加指責”。
想一想劇中提到校園霸凌的其中一種,“他們給你貼上標簽,然后你就失去了自己原本的面目”。
再想一想,每次出現(xiàn)“奸殺”之類的新聞,人們的反應(yīng)——“她穿這么少!活該!”等等,等等。
但是難道因為曾經(jīng)做過錯事,她就“活該”嗎?
When we piont our fingers to Hanna, we are all bullies.
盡管看過“受害者有罪論”的分析,但是每次看到類似的言論還是忍不住生氣。導(dǎo)致“受害者有罪”的結(jié)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如果我們相信是因為受害者做錯了什么,而導(dǎo)致慘劇的發(fā)生,我們只要想著只要我們不做那些“危險”的事情,我們就不會有事——這也是一些新聞媒體針對這類案件給出的建議——“女性深夜不要單獨出門”。諸如此類。
另外,Hanna以及劇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足夠的復(fù)雜性,——正如我們每個人。這也是我很喜歡這部劇的原因,它幫助我們試圖理解他人跟自身,盡管人沒有辦法完全地理解他人。但是看到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可以讓我們進入那個場景,嘗試站在他的立場上理解他。沒有一個人是一個或幾個標簽足以解釋的,也沒有一個人是不會變化的。如果以一個固定的目光去看待別人(劇中的角色),當他做出不符合自己預(yù)設(shè)目光中的行為就質(zhì)疑他行為的正確性,甚至對他惡言相向——其實這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語境中相當容易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見。不再展開了。
講一下一個細節(jié),Hanna去讓泰勒拍照片化了濃妝那次,媽媽對她說:“化那么濃的妝像個妓女(還是啥來著)”。
哇這一段簡直很還原有沒有。男生可能是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但是我敢打賭不少女生被說過這樣的話——“褲子穿這么短一看就不像什么正經(jīng)女孩,去換掉”之類的。
而且是來自自己親愛的媽媽。
其實本來想說的點有很多(因為這部劇想要講的點很多),打起來突然又覺得,欸算了。
暫時寫這么多吧。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