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是一部以家庭為題材的電影,講述了女主角曉恩與母親葵子之間的隔閡和誤解。故事中,曉恩回國參加妹妹的婚禮后,陪母親回日本探親,途中才逐漸了解到母親的故事。原來,葵子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前往滿洲投靠哥哥,并在那里結識了父親,兩人最終結為夫妻。然而,由于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葵子與曉恩的外公外婆之間產生了隔閡和誤解,導致母女關系緊張。但在溝通和理解對方之后,曉恩接到了祖父中風去世的消息。盡管母親要求曉恩參加葬禮,但她因為工作忙碌而陷入兩難境地。影片通過細膩的刻畫和感人的情節(jié),呼吁人們在家庭矛盾中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張曼玉和陸小芬的演技也為影片增色不少。《客途秋恨》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家庭電影,能引發(fā)觀眾對家庭關系的思考和感悟。
昨晚看許鞍華的《客途秋恨》。錄像帶的畫質,模糊,我記錯了,認為是80年代初的片子,后來查資料知道是1990年的,難怪,張曼玉已不是花瓶的舉止。
一路看來,知道是許鞍華的自傳,分外凄涼——什么事情知道是真的,就在道德上傾斜了。當年看《胭脂扣》,片尾如花還給十二少胭脂扣,毅然決絕,我唏噓不已,兩個演員也是魂歸天國,誰信一語成讖,把命運當絕句來做,精彩,也短小,亦發(fā)沒有余地了。
許鞍華在憶舊夢?;貞浻讜r與祖父母在澳門的生活,似在夢境,老街老巷,黃昏的陽光,黑黢黢的樓梯吱吱呀呀,祖母打牌、買點心給孫女吃,扇子搖搖。母親永遠繃著臉,緊張又倔強。不算新鮮的題目,因為人情溫婉,是舊時的經歷,有份真誠和理直氣壯,會撬起哪根懷舊的神經,由衷的理解。想我小時候在祖父母家,上學前班由二老接送。祖母帶著我和堂妹去核桃園市場買菜,會切一方蘸著芝麻的熱油餅做點心,水蘿卜下來時節(jié)就著燒餅在小院子里邊吃邊看天。那時候祖母是權威,連天冷時能不能去院子玩兒都要她批準?,F在我在家時中午送她去打牌,晚上睡覺前要給她按摩腿(老太太關節(jié)炎),我又成了她的權威。那日去祖父母的舊居徘徊一陣兒,還是熟悉,馬上在里面住也不驚愕。
片中的母親葵子(陸小芬飾)是日本人,嫁給了中國軍官,言語不通,又無容稟,自不受公婆待見,丈夫外地工作,寂寞凄苦。在他鄉(xiāng)的人未必皆苦,苦的是要徹底放棄原來的生活,去融入新的,還要被承認和接納。語言不通是最大的問題。你不知道對方在講什么,可以溝通,如果對方是一個群體,一個國家,本能就有敵意。我看葵子回到日本,不是舒一口氣,而是尷尬。即便踏上故土,看著站牌忘情的用日語說出地名,故土也生疏了。看她馬不停蹄會舊友泡溫泉,是想找回故鄉(xiāng)的感覺。可憐被新生活改造的狠了,磨滅掉身體的記號,日本料理榻榻米可以激活本能,但本能只是本能,比本能更高級的不再為日本元素所左右,是被迫接受的他鄉(xiāng)的教化。更難受的是親情在歲月外的糾纏,她想尋回失落的溫暖,可是應該想到她當年留在中國就必須有犧牲它的準備。唯一的安慰是看著舊友老去自己有在英國讀書的女兒?不是,眼淚出賣了她,若重新來過,她寧愿選擇和那幫舊友一樣平庸的生活,做平庸的婦人,不必把自己交給歷史的大背景安排,那樣太殘忍。她不會在日本終老,即使那棟房子不賣,因為她不再適應日本了,所有要留下的理由不成立,泡溫泉時對女兒說“日本菜生生冷冷,沒味道,還是廣東菜好,真想煲湯”,教化成功了。代價太慘重,在哪兒都是羈旅,緊張兮兮小心翼翼。這種教化像纏足,經歷了一番苦痛,一世行動不便。
小恩對母親的叛逆是母親壓抑的爆發(fā)在女兒這一代的投射。一個在接受教化的人沒有資格去教化自己的女兒——女兒不必經歷這份再教化的曲折,比母親理直氣壯的享受生活。母女的心結難打開,旁人無意的對母女說“你可不像你母親”或“你女兒可不像你”,真的不像?母親當年能夠拋棄家庭隨丈夫來中國,這種決然和女兒頭也不回的離開家庭寄宿學校何等相似。許多上一代和下一代關于成長的矛盾與心結,不是因為父母和子女不像,是因為太像,不像是指生活時代變遷的表象,但骨子里的優(yōu)缺點繼承的很完美。想起賴聲川《紅色的天空》里老李和兒子養(yǎng)老院吵架的一場戲,兒子對父親的指責大吼:“我就是因為太像你!我越來越發(fā)現我根本就是你!”一家三口都在垂淚,舞臺無聲。女兒在日本也是言語不通,一人獨自出門,迷了路,摘了有農藥的果子充饑被主人喝止追趕,最終在村民的幫助下找到了通曉英語的教師,解了圍。女兒的這番遭遇是母親在中國的縮影。她理解了母親。當母親不被小舅父原諒并在初戀情人的酒館買醉時,母女抱頭痛哭,是慘然波折后的相認。
小恩回廣州看望中風的祖父。那里還是文革時代。望著年邁的祖父母,熟悉又陌生,看著熟睡的祖父,她想“這樣蒼老的肚子,恐怕再也承受不了這個孫女的重量吧”。我看到這里像針扎一樣,想起一次和哥哥在祖母家中翻出舊時的照片,看見許多祖父的,2003年左右和朋友的照片,已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強打精神。我對哥哥嘆道:“那時候就顯老了?!倍紱]說話。祖父2005年逝世。頭一次身邊親近的人去世,接受不了。老是做夢。不相信?,F在談到祖父很平常,無傷心之意,偶爾獨自一人念及前事,只暗暗神傷而已。片尾曉瑜望向窗外的廣州,響起了南音《客途秋恨》,“涼風有信,秋月無邊……”
遷徙了很多次的人,哪兒都是羈旅,停不下腳。未被荒疏的記憶成了舊夢,對葵子來說,故鄉(xiāng)是舊夢,對小恩說,祖父母的家里是舊夢。舊夢再好,也回不去了,羈旅是宿命。
畫質模糊,片尾的字幕統(tǒng)統(tǒng)看不清。看片頭字幕知道編劇是吳念真,總顧問是胡金銓??丛谌毡具h山鄉(xiāng)村的清幽淡雅,有胡金銓的風格。許鞍華的鏡頭是急促擁擠。胡金銓也是一生漂泊未曾有家。拍這個故事,可能有感觸。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