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要革命》是由艾米·波勒執(zhí)導,珍妮佛·馬修,塔馬拉·切斯特那,迪蘭·邁爾編劇,哈德莉·羅賓遜,勞倫·蔡,尼科·希拉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高中校園里的性別歧視和價值扭曲,讓這位害羞的16歲女孩再也受不了了!媽媽的叛逆過往讓她靈機一動,匿名發(fā)行一份小報,繼而引爆風靡全校的成長變革。本片改編自珍妮佛·馬修的小說,由艾米·波勒執(zhí)導。
《女生要革命》別名:勇氣,女生要革命 Moxie,于2021-03-03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美國。時長共111分鐘,總集數(shù)1集,語言對白英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7.7分,評分人數(shù)7897人。
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范寧,莫妮卡·巴巴羅,波伊德·霍布魯克,丹·福勒,諾爾貝特·里奧·布茨,初音映莉子,比格·比爾·莫根菲爾德,威爾·哈里森,斯科特·麥克納里,P·J·伯恩,邁克爾·切魯斯,查理·塔漢,伊萊·布朗,彼得·格雷·劉易斯,彼得·格雷蒂,喬·蒂皮特,禮薩·薩拉薩爾,大衛(wèi)·阿倫·伯施理,詹姆士·奧斯汀·約翰遜,約書亞·亨利,大衛(wèi)·溫澤爾,瑪雅·菲德曼,伊洛斯·佩若特,萊利·哈什莫托,倫尼·格羅斯曼
這兩天就是“女生節(jié)”和“女神節(jié)”了,對這兩個節(jié)日的刨根問底和污名化的討論也在這幾年越來越落到紙面上,一些女生已經(jīng)不再覺得所謂的“女生節(jié)”是對自己的關注和呵護了,而女王節(jié),女神節(jié)諸如此類諂媚的詞語在女性的認知中也早已和消費洗腦脫不開關系,就連婦女這個詞的詞性也需要商榷一下,是不是叫做女性節(jié)會更好一些。這是好事。
《女生要革命》這部電影豆瓣給了7.9分,目前評論人數(shù)還很少,如果從電影情節(jié)來看確實也就是這個分數(shù),但這并不是重點。這部電影真正牛逼的是把女生在父權制社會下的校園中面臨的困境全部道出:強奸,身體指摘,被男性審視(搞女生各類排名),穿衣,種族歧視,LGBT,甚至是體育獎學金的男女公平選舉,殘疾,還有單親媽媽的生活態(tài)度,女性校長的縱容,移民家庭的小心翼翼等等等等,可以說這部電影它太政治正確了,但就是這種正確,也是目前女性急需的正確。
我在之前寫那個酷兒和lesbian一點思考:關于同性戀和波士頓婚姻折射的問題的時候看到過印象深刻的一句話:一個女性,亞裔女性,亞裔女同,要承受多重壓迫和歧視,每一個標簽都是要承受的詛咒(大意如此原句忘了),今天在這部電影里也看到了相似的場景,解放要從行動開始,哪怕是從女生廁所的傳單開始,如果不去開始,那么我們對于現(xiàn)狀的不滿和憤怒所產(chǎn)生的動力就會迷失方向,只會始終在隱忍中草草度日,中學生活也變成了一段噩夢一樣的日子。
上千野鶴子的《父權制與資本主義》里把女權理論分為三種:1.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 2.激進女權主義 3.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
1.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只是利用女性,最后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無論是“近代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還是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女性都曾被允諾給予自由和平等,革命承諾的解放,只是在利用女性的力量,而結(jié)果都是被竊取革命果實,實現(xiàn)了“男性的解放”
2.打破社會主義婦女解放論的是婦女解放運動,也就是激進女權,激進女權以弗洛伊德理論為基礎(對弗洛伊德理論的修正和控訴)。弗洛伊德的學說,是人如何成為父親和母親,兒子和女兒的物語,也就是與“家庭”這一制度再生產(chǎn)機制相關的理論,而這個家庭制度,則呈現(xiàn)出“父權制”這一歷史形態(tài),是由性和世界之間的壓抑性的不平等組成
3.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者既不是女性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是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者,她們而是想解析性統(tǒng)治的物質(zhì)基礎的唯物主義女權主義者。
當時在那本書看到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話:弗洛伊德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馬克思旨在反抗壓迫爭取解放,而弗洛伊德則重在適應壓抑,精神分析師稱此為“治療”,這尼瑪正應征了我在很久之前覺得心理咨詢在某些層面是沒有用的治療,是一種只知道將你捋順了的治療。
如果女孩們面臨著不公平的環(huán)境和校園暴力,只知道壓抑自己,將自己捋順了,而不是去fighting,去剛一剛,那所有的事情還是永遠無法解決,最蠢的更是那些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反倒覺得是現(xiàn)實本該這樣,誤將豢養(yǎng)是對自己的某種恭維和寵愛的女性。
公共號:馬鼻子下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