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情懷》是一部以美國50年代美蘇冷戰(zhàn)時期為背景的電影,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蒂和男主人公哈貝爾之間的愛情故事。凱蒂是一個性格倔強的左翼女生,擔(dān)任青年政黨聯(lián)盟主席,而哈貝爾則是學(xué)校里著名的運動和寫作才子,主張明哲保身。兩人因個性和政治立場的差異最終分手,多年后在街頭重逢,往日的情懷涌上心頭。這部電影是根據(jù)阿琴·勞倫茨的小說改編而成,由著名導(dǎo)演西德尼·波拉克執(zhí)導(dǎo)?!锻涨閼选窐s獲了1974年第4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劇情類最佳配樂以及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多個大獎和提名。這部電影不僅在情感上打動人心,還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政治氛圍,給觀眾帶來了深刻的思考。
片名:往日情懷 The Way We Were 1973
導(dǎo)演:西德尼·波拉克 Sydney Pollack
主演:芭芭拉·史翠珊 Barbra Streisand 羅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Sex and the City〉第二季中,Carrie在Mr. Big訂婚后仍不死心,拉著三個好朋友鉆牛角尖:“新娘為什么不是我?”最后回憶起電影〈The Way We Were〉,對比Barbra Streisand扮演的Kattie和Robert Redford出演的Hubbell的關(guān)系,Carrie才終于釋然,三個女生(Samantha根本沒看過)無限走音卻深情款款地唱起:“Memories light the corners of my mind…”。在被這樣溫情的場景打動之余,我也記下了讓她們愛得要死的電影〈The Way We Were〉。直到不久前,我才終于找到這部片子,聽到了那句“Your girl is lovely, Hubbell”的出處和Streisand原版的“The Way We Were”。
毋庸置疑,〈The Way We Were〉(《往日情懷》)是好萊塢出品的愛情片,遵循著俊男美女這一永恒的模式。但是,假如你以為這部電影又在老調(diào)重彈,那你就大錯特錯了,Kattie和Hubbell的愛情不是童話,更像是私人的回憶錄,我相信這樣的故事曾經(jīng)在真實世界里的某個或者某幾個地方上演。
雖然Barbra Streisand是好萊塢出名的才女,唱歌、演戲具佳,不過我從來沒有對她感冒過,也不覺得她長得美,倒覺得她長得一臉后媽的樣子,只有〈The Way We Were〉中的Katie是個例外。Ka…Ka…Ka…Katie,同學(xué)喜歡這樣叫她的名字,調(diào)侃這個有共產(chǎn)主義傾向,左翼的卷發(fā)女生。她總是一臉嚴(yán)肅,對周圍那些中產(chǎn)階級出生只顧享樂的同學(xué)置之不理,當(dāng)然偶爾也會看一兩眼擅長各項體育運動,總是被女生簇?fù)碇膸浉鏗ubbell,即便他和共產(chǎn)主義沒有任何關(guān)系。在寫作課上,Katie花費了許多心血的小說沒有獲得老師的青睞,反倒平時吊兒郎當(dāng)?shù)腍ubbell的作品更能打動人。于是,Katie明白了帥哥原來不止長得帥而已,腦筋也很好(只不過平時懶得用),而Katie在臺上熱情洋溢的演說也讓Hubbell對他另眼相看。兩個眉來眼去一番,礙于身處完全不同的人群,誰也沒有捅破那層紙窗戶。沒過幾年,二戰(zhàn)爆發(fā),Kattie和Hubbell在一個酒會重逢,順理成章走到了一起。然后,不可避免的,兩人全然不同的朋友圈和價值觀的碰撞,雖然幾近分手,但最后在Kattie的妥協(xié)下,關(guān)系還是漸趨平和,Hubbell成了編劇,Kattie嘗試著融入Hubbell的朋友圈。時代的風(fēng)云突變終究沒有放過他們,在麥卡錫主義的肆虐下,Kattie重新成為與政府抬杠的斗士,而Hubbell主張明哲保身。Kattie和Hubbell都明白分手的時候到了,雖然此時Kattie已經(jīng)懷孕。許多年以后,Hubbell在街頭與Kattie重逢,她依舊堅持自己的事業(yè),頂著一頭被風(fēng)吹亂的卷發(fā)……
愛情是電影永恒的主題,我們總是在電影中看到一對相愛的男女因為門第懸殊不得不被拆散。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情侶們往往是因為彼此的性格或者思想不合而分道揚鑣?!碩he Way We Were〉這個沒有happy ending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在時代、階級、信仰的面前,愛情的力量是有限甚至脆弱的。其實在Hubbell的心中,他一直都明白自己和Kattie是不合拍的,所以大學(xué)里他明知Kattie對他有好感,也沒有追求的意思;戰(zhàn)爭中的重逢,以及酒醉后的一夜,他依舊沒有明確表態(tài);在感到Kattie難以融入他的朋友圈時,他毅然向她提出分手;在兩人一起生活之后,每當(dāng)Kattie要發(fā)表過激的政治言論時,他往往像防火墻一樣過濾掉她的話。在兩人的交往中,Hubbell一直處于被動的關(guān)系,不是因為他對Kattie的愛不深,而是因為他早就料到了結(jié)局。他不但清楚兩人的關(guān)系,也很了解Kattie,甚至比Kattie本人更了解(他評論Kattie“一旦你愛上某個人,不論是羅斯福還是我,就會變得盲目起來”可謂一針見血)??上彩至私庾约海m然他愛這個與眾不同的女人,但他的愛還沒有強烈到讓他背叛所屬的階級教給他的為人處世的準(zhǔn)側(cè)和愜意的生活方式。
如果說Hubbell始終是冷靜的,那么就像他說的那樣,Kattie的愛則始終是盲目的,除了最后的分手。事實上,對Kattie而言,Hubbell最主要的是性的吸引力。從一開始還不了解Hubbell,甚至討厭他的時候,就不由得被他英俊的外表吸引(那可是Redford最好的時光!);在寫作課上見識了Hubbell的才華之后,她憤怒地邊哭邊撕自己寫的小說,不是為才華不及他而傷心,而是終于明白自己喜歡上一個不應(yīng)該喜歡的人,對自己感到生氣,以前還可以用“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理由穩(wěn)住自己,現(xiàn)在連這樣的理由也沒了。而她在偶爾重逢的當(dāng)晚,趁著Hubbell醉得不省人事和他巫山云雨,可謂一嘗多年前的心愿。Hubbell想要分手,她又拼命挽留,不惜遠離政治運動,扮起了小鳥依人的小婦人。然而,在性和信仰的角力中,勝者最終還是后者,畢竟這才能讓她成為主角,才能讓她感到自己的價值,何況愛人會背叛你,但信仰永遠不會。
除了愛情之外,政治也是〈The Way We Were〉的一大主題。原本已經(jīng)打算去法國做個賢妻良母的Katie就是因為咽不下麥卡錫主義的惡氣才功虧一匱,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正是麥卡錫主義幫她重新找回了自我。這段情節(jié)無疑是往好萊塢和美國政府臉上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要知道麥卡錫主義是標(biāo)榜自由精神的美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最污穢的一頁,即便是現(xiàn)在,美國政府和許多美國人對此的態(tài)度仍是諱莫如深,所以喬治·克魯尼情節(jié)并不精彩,敘事技巧并不高明的《晚安,好運》憑借它的前無古人的勇氣橫掃各大電影獎。而〈The Way We Were〉(1973)在美國因為越戰(zhàn)國內(nèi)政治局勢極度緊張時,重新揭開舊傷疤,這何嘗不需要勇氣?
The Way We Were
memories light the corners of my mind
misty water color memories
of the way we were
scattered pictures of the smiles we left behind
smiles we gave to one another
fore the way we were
can't it be that it was all so simple then
or has time rewritten every line
and if we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again
tell me would we, could we
memories maybe beautiful and yet
what's too painful to remember
we simply choose to forget
so it's the laughter, we will remember
whenever w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