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也會飛》是一部戰(zhàn)爭題材的電影,講述了伊朗與土耳其邊境地區(qū)的戰(zhàn)亂和孩子們的生存故事。影片獲得了多個國際電影節(jié)的獎項認可,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孩子們帶來的傷痛和無法彌補的損失。這部電影通過描繪少年們撿拾地雷來換取金錢的生活,展現(xiàn)了他們的勇氣和堅韌。影片獲得的獎項證明了它在藝術(shù)和人道主義方面的卓越表現(xiàn)。
——觀伊朗—伊拉克電影《會飛的海龜》
海龜,笨拙憨厚地在沙灘上緩緩爬行時,有沒有想飛的渴望?
或者,當它們舒展悠由地在水里劃動四足時,是否可以看成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飛翔?
《會飛的海龜》,伊朗導演巴曼?戈馬蒂的第三部作品。講述美伊戰(zhàn)爭前幾個星期,伊拉克—土耳其邊境一個叫庫爾德斯坦的地方,一群兩三歲至十多歲不等的孩子的故事。
衛(wèi)星?帕修?沙拉空
三個男孩中我最喜歡的是那個年齡最小的沙拉空。讓人愛憐的白皙的臉,松松垮垮的不太干凈的衣服,說話永遠是興奮地扯著嗓門,哭泣的時候眼淚如泉水般不停涌出。
他是衛(wèi)星忠實的下屬,成天跟在他后面屁顛屁顛地忙碌,當衛(wèi)星給他布置任務(wù),總是深感榮幸地來一句:“樂意效勞!”
為了看完衛(wèi)星心愛的自行車,他被伊斯梅爾(村里的長者)扇了兩個耳光。一天的大雨里,他嚎啕大哭,邊哭邊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為了使敘述更加準確生動,他還學著伊斯梅爾的樣子毫不留情地扇著自己的耳光。
當衛(wèi)星冒著生命危險去救那個叫里加的小男孩時,沙拉空又一次大哭起來:“你不能去!我昨晚做了一個可怕的夢……讓我換你去吧!你是個好人,我們不能沒有你……”
衛(wèi)星受傷了,美軍進城了,叔叔要帶他離開這里了,他還興沖沖地跑來看望衛(wèi)星,送給他兩樣珍貴的禮物——用地雷從美軍那里換回的薩達姆銅像的一只手臂,“薩達姆的手臂,你看它多美!”令人捧腹。還有聲稱是叔叔從美軍那里買來的幾尾紅魚(似乎是那里的孩子夢寐以求的寶貝,村里曾有三個孩子為到一條河里捉紅魚不幸溺水身亡,衛(wèi)星也曾為了心愛的女孩潛到水中尋找紅魚,卻無功而返)。
沙拉空走了,衛(wèi)星欣喜而好奇地看著裝在塑料袋中的紅魚。為了看得更清楚些,他晃動袋子,水竟慢慢地變紅了——原來這只是沙拉空對朋友的一個善意的謊言!那一刻,衛(wèi)星有些慍怒,我卻深深地感動了。
帕修比沙拉空大幾歲,個兒也高得多,同樣是衛(wèi)星忠心的朋友,得力的助手,唯一與他不同的是,他時刻拄著一根拐棍——在挖地雷的勞動中,他傷了一條腿。
那天,里加夢游,走到伊土邊境的鐵絲網(wǎng)那兒,迷濛的雨霧中,他開始驚恐地大哭。帕修和衛(wèi)星來了,衛(wèi)星抱起小男孩,卻無法止住他的哭泣。帕修便舉起自己那只傷殘的腿,裝作是一挺機關(guān)槍,向著不遠處鐵絲網(wǎng)那邊的土耳其哨兵“開火”。里加不哭了,開心地笑了,而帕修這大膽的舉動卻真的引來了對面的幾聲槍響,他們笑著跑開了。
是的,是“跑”,而不是“走”。影片中還有一處鏡頭,拄著拐杖的帕修和雙腿健全的衛(wèi)星一起飛快地奔跑,在連綿起伏的山上歡快地奔跑。我無法忍受那樣一只因為戰(zhàn)爭而傷殘的畸形的腳握在手中當玩具的感受,也無從想象,一個被戰(zhàn)爭傷害了的孩子,如何還能笑得像帕修那樣燦爛,那樣心無芥蒂。也許,這就是生長在那樣一個特殊地帶特殊年代的孩子所特有的生命的強度與韌性——傷痛近在咫尺,我依然能視而不見,歡笑是我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任何恐懼都無法將它掠奪!
衛(wèi)星,影片的主人公,十五歲的大男孩,一頭淡黃色的卷發(fā),一張酷似哈利?波特的臉。
他聰明,機靈,能干。他是這一帶所有村子里孩子們的領(lǐng)袖,他成天忙東忙西,一會兒布置孩子們?nèi)ジ鞔逋诘乩祝瑤痛迕癜惭b電視天線,掙錢養(yǎng)活自己,一會兒帶著村里的長者用收音機換回“衛(wèi)星鍋”,收看國外的新聞節(jié)目;一會兒和軍火販子討價還價,希望孩子們冒著生命危險挖出的地雷可以盡量公平地賣到合理的價格,一會兒帶著手下去集市上租用武器,到山坡上挖戰(zhàn)壕,做工事,準備抵御即將來襲的美國大兵??粗β档纳碛?,我不由感慨:這樣的孩子如果有學可上(戰(zhàn)爭前夕,那里就沒水,沒電,沒學上了),如果能接受良好的培養(yǎng)與教育,他的領(lǐng)導才能、經(jīng)濟頭腦可以讓他干出一番多大的事業(yè)!
他也愛面子,有點虛榮心,容易沖動。村里的長者請他翻譯國外的英文新聞,這個成天“Hello”“Come on”“I don’t know”不離口的男孩,其實又會多少英文?只好把有關(guān)布什講話的一段新聞譯成“明天要下雨了”。漢高夫(一個有預言能力的男孩,下文會提到)告訴他戰(zhàn)火很快會燃起,他趕緊讓手下四處通知村民和散居在各地的難民,讓大家都到山頂上去。看著成年人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不甚驚惶時,他有一絲得意,又擔心預言不會成真,反復地追問漢高夫:“你說的是真的吧?你不會騙我吧?那樣我就太沒面子了?!焙蛙娀鹭溩涌硟r,明明大敗而歸,還是在那幫孩子面前吹噓“一切都搞定了”,并且表示這真是個艱難的談判,太不容易了……
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真誠,純情,一個十五歲少年對愛情懵懂的渴望與追求。
在工作中偶然邂逅逃難過來的少女亞格琳,只是第一眼,他便認真地愛上了她,送給她繩子,慷慨地不肯要錢,并且表示以后她有任何困難他都會愿意幫助。
女孩去很遠的山上提水,他鞍前馬后地幫忙,人家始終是淡淡的,并不想領(lǐng)情,卻不能熄滅他心中熊熊燃燒的愛火。
為了讓女孩高興,他兩次跳進曾溺死過三個孩子的被村里人視為不潔的水中,希望捉到幾條傳說中的紅魚,換取女孩一個驚喜的眼神,一個美麗的微笑。這樣動人的舉動,也只有在這樣動人的年紀,才會有吧?
在集市上租賃武器時,他買回一條用子彈殼做成的項鏈,并由衷地贊嘆,真是“國際頂級”的漂亮。后來在救里加的過程中,項鏈丟失了,后面再也沒有它的下落,而在這個十五歲少年的心中,曾經(jīng)藏有一個關(guān)于項鏈的多少美麗的夢呢?
亞格琳?漢高夫?里加
這是三個逃避海珊鎮(zhèn)壓的庫德族難民,三個孤獨的孩子。
里加,兩歲還是三歲?不會更大了,只是一個小得可憐的孩子。他的眼睛有病,常常奇怪地斗起眼球,做出一些莫明其妙的神情。他常常掛在漢高夫的脖子上,或被抱在亞格琳的懷里,他常常睡在兩人的中間,腳上系著一根防止他夢游走失的繩子(衛(wèi)星送的繩子)。到后來他兩次被亞格琳拴在無人的山崖上,河水邊,第一次,他幸運地被村里的孩子們救回了,照舊在夜里睡得不十分安詳,第二次,一塊大石頭被系在他腳上的那根繩子上,石頭滾進河里了,他也隨之沉了下去,一個生命,就此消逝。
漢高夫被村里孩子稱為“斷臂男孩”。這個瘦瘦高高的孩子在一次挖地雷時被炸去了雙臂,只留下兩截很短的殘肢(我真不忍心看到這樣的肢體)。他能用它們夾起幼小的里加,也能用它們擦去悲傷的淚水。
一個博士在四處尋找他,這個具有預言能力的男孩。而事實上,他并不喜歡自己這份與眾不同的能力——兩次預感,帶來兩次巨大的災(zāi)難,他不要預知這一切,他畏懼這一切。
那天,衛(wèi)星用自行車載著他和里加在山路上行駛,那先知先覺的力量再度降臨——飛機隆隆飛過頭頂,坦克沉重地碾過大地,恍惚間,自己親歷的那場浩劫又將降臨這片土地。他的臉劇烈地抽搐起來,眼中充滿淚水他的心因為恐懼而顫抖——我們只是孩子,我們不懂政治,為什么成年人的罪惡要孩子來承受,為什么我們的童年必得如此悲慘?!
而亞格琳,那個被衛(wèi)星傾心愛慕的女孩啊,熱情單純的衛(wèi)星怎會知道,在她并不夠堅強的心中,承受著多么巨大的傷痛與仇恨!
作為一個難民,她有著緊張、憂郁、充滿防備的眼神,她的那襲深紅色長裙,自始至終就沒有換過,她美麗的亞麻色長發(fā)隨便挽起或任它披下,從來沒有心思梳理,她那張美麗的蒼白的臉,也總帶著驚慌,漠然,或是悲哀,從來沒有綻開過哪怕是一朵微笑。
那個浸滿了鮮血與淚水的深夜怎能記憶,槍炮聲不絕于耳,哭喊聲此起彼伏,熊熊火光映照下,一片廢墟,一片狼籍!弟弟漢高夫倒在一地的血泊中呻吟,身著紅裙的亞格琳被一群伊拉克大兵追趕,可憐的女孩四處奔逃,卻怎能逃過那群禽獸的魔爪,柔弱的身軀慘遭蹂躪,撕心裂肺的哭喊啊,真主,上帝,你可曾聽見?!
后來,就有了那個孩子,那個衛(wèi)星一直以為是她的弟弟的孩子——里加。
所以亞格琳憎惡他,痛恨他,雖然把他撫養(yǎng)到兩三歲,卻沒有一天愿意正視他,發(fā)自內(nèi)心地疼愛他。
所以在被內(nèi)心的苦痛折磨得再也不能忍受后,亞格琳選擇到水中試圖自焚,選擇把他丟棄在無人的山頂,最后,選擇讓石塊帶他沉入水,而后,自己從高高的懸崖上跳入滔滔的江水中。
山風凜冽,吹拂著她曳地的長裙。脫下那雙干凈的,淡藍色的鞋子,她赤足站在山頂,回頭看了看,然后張開雙臂——她選擇了飛翔,直抵深淵的飛翔。從此,再沒有痛苦啃噬她的心,再沒有恐懼在熟睡的夢中侵襲,再不必哀傷,也不必冷漠,但是,也再不能與善良的弟弟相依為命,再不能感受衛(wèi)星充滿愛意的目光的撫摸,從此,無憂亦無喜,從此,一切歸于平靜。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