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cè)タ戳丝贫餍值艿男缕秳P撒萬歲》,雖然是周五晚上,紐約時代廣場旁最大的電影院,本該人滿為患,人流攢動,但是好像因為周日美國人喜聞樂見的“春碗”(超級碗橄欖球賽)即將上演,美國人民仿佛都回家準(zhǔn)備開趴,整個電影院里人真是出奇得少。。。。
當(dāng)然這部電影在美國的口碑也是兩極分化得厲害。
<圖片2>
有影評人說這是一部諷刺佳作!
<圖片1>
有影評人說這部電影太不娛樂!
而就普通觀眾評分而言,現(xiàn)在IMDB只有7.3,不像某些電影一上來就虛高到8以上
IMDB上的普通觀眾也表達(dá)出各自的意見

這位觀眾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對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具有自反性的(self-reflexive)的精彩評述,當(dāng)然不得不提這位觀眾應(yīng)該是位”電影學(xué)者“(= = 都能用到“自反性”這個詞), 他認(rèn)為這部電影給他提供了很多值得討論的話題。
<圖片4>
不過也有普通觀眾直接開噴,太糟糕了,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最差的?。。?!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確實有點悶,科恩兄弟確實是想讓我們回到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讓我們看看那時候的電影是怎么拍的。當(dāng)然作為一部喜劇,它也有點“太輕了”,它的笑點很多都來自好萊塢體系中那些十分尷尬的場合。好萊塢大工廠作為“資本主義的一環(huán)”為了賺錢,有時候經(jīng)常會有一些外人看起來很不適合的安排和變動。
不過我很同意下面這位影評人說的:
<圖片5>
這部電影是個好萊塢影迷的“神梗片”,能把這些梗挖出來是個很奇妙的感覺。
1.Capitol Picture
<圖片6>
其實Capitol Picture并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科恩兄弟中的電影,它其實也是《巴頓芬克》中的制片廠。然而在這部電影中,這個制片廠有著強(qiáng)烈的指代性,它仿佛就是那個逝去的電影帝國--米高梅。
米高梅可以說是從有聲片的產(chǎn)生到二戰(zhàn)后期最偉大的電影制片廠之一,米高梅擁有著那個時候最璀璨的明星陣容,包括費雯麗,瓊克勞馥,克拉克蓋博以及之后的朱迪嘉蘭,金凱利,弗蘭克辛納特拉。米高梅也擁有著天才的制片人團(tuán)隊,包括制作過《綠野仙蹤》《雨中曲》《一個美國人在巴黎》等MGM音樂劇電影的Arthur Freed。米高梅也擁有著非常成熟的電影發(fā)行體系,它擁有Loew’s電影院。然而隨著1948年的派拉蒙法案的發(fā)表,米高梅從制作到發(fā)行的垂直壟斷被迫解體。
為什么說這個制片廠就是米高梅?首先喬治布洛林他所飾演的公關(guān)人員Eddie Mannix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供職于米高梅。而錢寧塔圖姆的角色,仿佛也致敬了金凱利,MGM音樂劇時期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2.喬什布洛林的角色
<圖片7>
<圖片8>
Eddie Mannix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真實的工作與電影中一樣,為保護(hù)明星的個人生活隱私和公眾形象而“公關(guān)”。這部電影非常夸張地卻也非常真實地描述了Mannix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生活方式。另外,歷史上的他確實是個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這種虔誠也成為影片中的一個“?!保?dāng)他工作結(jié)束后,第一件事,就是向神父禱告,神父都覺得他禱告得“太頻繁”了。
不過Eddie Mannix也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尤其是在他擔(dān)任美高梅副總裁期間,他可能與一場謀殺案有關(guān),這個故事也被翻拍成了一部電影,有興趣可以點擊下面。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830411/
3. 喬治克魯尼的角色和他在戲中演的電影
<圖片9>
<圖片10>
雖然喬治克魯尼飾演的角色是凱撒大帝,但是他所出演的這部”戲中戲“很像是1959年版的《賓虛》。當(dāng)然賓虛本身也是米高梅在1950年代拍攝的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4. 斯嘉麗約翰遜的角色
<圖片11>

斯嘉麗約翰遜在電影中的角色仿佛是Esther William的翻版,她飾演的角色大多都是與“花樣游泳”相關(guān)的MGM音樂劇。她最有名的影片就是國人很熟知的出水芙蓉,因為出水芙蓉,她在美國被譽(yù)為“Million Dollar Mermaid”(百萬美元美人魚)。當(dāng)然影片中那個“帶孕拍戲”的梗也確實是出自Esther本人。
5. 埃倫瑞奇的角色
<圖片13>
埃倫瑞奇的角色并沒有強(qiáng)烈的指代性,但是他的角色屬于好萊塢“B級系列電影”中常見的Singing Cowboys(會唱歌的牛仔),這種類型的演員包括Roy Rogers和Gene Autry。他們的影片在國際上沒有知名度,但是在美國國內(nèi)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婦孺皆知。說到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的B級片,并不指的是色情暴力,他們這種影片成本很低,劇本很糙,影片內(nèi)容不是騎馬雜耍,就是唱歌跳舞。如果真要拿一個國內(nèi)的文化進(jìn)行類比,就像國內(nèi)觀眾喜聞樂見的東北二人轉(zhuǎn)。這種影片的受眾群體是美國的三四線小城市或者農(nóng)村。
<圖片14>
Roy Rogers
所以影片中有一個段落是這樣的(當(dāng)然也是本片先導(dǎo)預(yù)告片的情節(jié)),當(dāng)滿是美國南方鄉(xiāng)下口音的埃倫瑞奇被派到一部都市上流社會的A類電影,可想而知,會有多么的尷尬和搞笑。
6. 錢寧塔圖姆的角色

錢寧塔圖姆,毫無疑問,絕對是取材于《起錨》中的Gene Kelly。
<圖片16>
不過,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還是在”金凱利“的政治傾向上,因為當(dāng)時美國進(jìn)入了麥卡錫主義時代,這個時代也被稱為右傾化的”美國文革“。而1938年成立的非美活動調(diào)查委員會(簡稱”HUAC“),對整個美國的左傾人士進(jìn)行調(diào)查,審判和清洗。1947年,好萊塢業(yè)界首對被稱為“好萊塢10君子”的共產(chǎn)黨人士進(jìn)行審判,他們被列入黑名單,不允許參加電影的制作和拍攝。
<圖片17>
而好萊塢一批民主人士,包括金凱利本人,也包括Humphrey Bogart,Lauren Bacall等著名演員和導(dǎo)演,在HUAC對”好萊塢10君子“(The Hollywood Ten)進(jìn)行聽審會期間,聲援共產(chǎn)黨人士,這批人被稱為第一修正案委員會(Committee for the First Amendment)。
<圖片18>
不過影片最后在錢老板的政治傾向上開的玩笑有點大= =,我就不劇透了。
7. 蒂爾達(dá)斯文頓的角色
<圖片19>
蒂爾達(dá)斯文頓飾演的角色翻版于著名的好萊塢“八卦新聞”的專欄作者Hedda Hopper。她在上世紀(jì)三四十年代的好萊塢專欄就像如今網(wǎng)紅的微博一樣火遍美國。她那”百變的“帽子(有人稱之為“funny hat”)成為了那個時代美國的文化符號。而在HUAC期間,她也是早期幾個懷疑好萊塢內(nèi)部有左派分子的人之一。
<圖片20>
去年,海倫米倫在《特朗博》也飾演了她。
<圖片21>
8.一伙神秘人物???
<圖片22>
這幫人,他們是誰?
他們可能就是“Hollywood Ten”,一幫美共的擁躉,一幫馬克思主義者。
他們長期被好萊塢資產(chǎn)主義的工業(yè)體系剝削,所以他們想要站起來反抗整個工業(yè)體系。當(dāng)然歷史上,好萊塢,這個聽起來非常夢幻的地方,已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次工人大罷工了。最大的一次罷工,是從1945年10月5日開始的,由制片廠工會聯(lián)合會組織的一場長達(dá)6個月的罷工。這場罷工最后甚至演變成了一場警方和制片廠工人之間的暴力對抗,10月5日那一天也在歷史上被稱為“好萊塢黑色星期五”(Hollywood Black Friday)
<圖片23>
總之,雖然影片本身的質(zhì)量不能與很多科恩兄弟的經(jīng)典影片相提并論,但是他們讓我們直接回到60年前的,那個我們既熟知又陌生的好萊塢。
這篇影評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