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日記》是由安德烈·扎伊采夫執(zhí)導(dǎo),安德烈·扎伊采夫編劇,OlgaOzollapinya,Se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整個人類歷史上歷時最長的圍城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是二戰(zhàn)期間納粹對列寧格勒發(fā)起的圍攻戰(zhàn)。大約有100萬人在戰(zhàn)爭期間喪生,絕大部分死于饑餓。
《攻城日記》別名:Blokadnyydnevnik,ASiegeDiary,于2020-10-03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俄羅斯。時長共118分鐘,語言對白俄語,該電影評分7.5分,評分人數(shù)489人。
羅伯特·施塔德洛伯,科斯蒂亞·烏爾曼,艾麗卡·巴赫蕾達-庫魯斯,Jürgen Tonkel
祖晴,張琳,鄧玉婷,高全勝,梁穎
這篇影評可能有劇透
在北京電影節(jié)的最佳導(dǎo)演獎放映場看了這部影片。
懷抱著開盲盒的心情走入電影院,燈光漸滅,入眼的是一片雪白。
希特勒圍攻斯大林格勒,圍城半年,造就了整個蘇聯(lián)最寒冷的冬。德國軍官呵護著自己的新婚嬌妻,嬉笑玩鬧地伴著莫扎特的音樂,拉響了轟向平民的炮火。比烽火戲諸侯更殘忍戲謔,這是用生命燃燒的笑料。
住在圍城里的奧爾加為了找到久未聯(lián)系的父親并和他說聲對不起,在一個快要失去意志的早上,向神祈禱后決定帶上她僅剩的糧食出發(fā),并再也不回來。
整個旅途就像是??颂K佩里寫的《小王子》一般,在過程中遇到一類又一類的人,只是《攻城日記》故事底色是悲涼又殘酷的。一個男性旁白模擬奧爾加的內(nèi)心,敘述著整個經(jīng)歷。
為了存活決定餓死最小女兒的鄰居柳芭,送嬰孩尸體到停尸所的父親,雪地中緩慢靠近的被油燈熏黑臉的“無面人”,等水的人和等面包的人分別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用衣柜當(dāng)棺材給丈夫送行的妻子,運尸人和埋尸人等等等等。每一個人在這極端的環(huán)境中都特征鮮明到你無法忘記,即使是已經(jīng)死去的:被裹在床單里凍成冰棍的,倒在雪路上失去靴子的,躲在電話亭、街道拐角、有軌電車?yán)锓路鹚?。都仿佛是還彷徨在白雪中的魂靈,在軀體中無休止地絮語。
黑白的冬季畫面和記憶中彩色的陽光晴好一直撕裂著奧爾加的意識,也撕裂著屏幕前我的覺知。這份撕裂感帶來的異常讓這個事件本身變得更加魔幻與荒謬。能不荒謬嗎?將嬰兒關(guān)在另一個房間哭鬧至死。炮彈過境劫后余生的人第一反應(yīng)是尋找斷手,因為手上有她全部的面包票。傾倒了幾塊給孤兒供給的面包就能讓排隊的人失去理智,用喪尸般迷茫的臉,用的卻是無比緩慢的速度圍向面包,因為每個人都虛弱至極。皮帶是最美味的漢堡肉,混糖的泥土是最正宗的茶品。埋尸坑如田埂般連綿不絕......白雪之中,是和平年代無法想象的世界。
被白雪覆蓋的城鎮(zhèn)空曠蒼茫又寂寥,無數(shù)尸體散落在雪里,與活人一起成了這冰雪王國里的一縷孤魂。奧爾加用嬰兒般的步伐緩慢地路過這一切,又被當(dāng)做尸體運了一程,最終見到了自己的父親。老人一如奧爾加記憶里的父親,把她當(dāng)做心肝寶貝,女仆也對奧爾加傾注自己的疼惜,就好像他們從沒分別過。
小王子的旅途是一趟發(fā)現(xiàn)與成長的旅途,但奧爾加經(jīng)過了這一切,卻失去了希望,她對著爸爸述說完歉意后再無掛念,表達自己,不愿意再活了。父親心中焦急,向她展示自己在戰(zhàn)爭中收集的一切微小日常物品,告訴她,她所擁有的穿越白雪的堅強與勇敢,并對她保證,他會種下一朵玫瑰,讓她下次來訪看到它盛開的樣子......
片尾,奧爾加說,雖然她的父親沒有撐過下一年,但她在兩年后解禁之后的拜訪,看到了父親種下的綻放的和平之花。
玫瑰總是愛與希望的化身,它是小王子的燈塔,它是美麗人生中多拉的樂觀態(tài)度,也是這冰天雪地中支撐奧爾加活下去的理由——相信能看到花開,就相信圍城會過去,就相信總會和父親再團聚。
整部影片,除了回憶的幾個片段色彩,其余皆是白茫茫一片,干凈的畫面配上古典的音樂讓整部影片充滿詩意。影片中有大量死亡與受傷的場面,但過冷的氣溫甚至不允許透露出血的意象,由黑白構(gòu)成的畫面不允許紅色的存在,但播影完畢,玫瑰的那抹艷紅,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