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愛上兵》是一部古裝電視劇,背景設定在明朝洪武年間。女主角陳細妹是良材縣農官陳忠之女,她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成為備受人們喜愛的女護農。男主角謝皇上是大利米店老板謝蒼天之子,他渴望成為良材縣的好官。為了保護謝皇上,謝蒼天聘請了發(fā)誓不說話的師爺戴從文和幾名惡衙差。謝皇上和陳細妹之間通過合作解決了許多問題,關系也變得更加密切。這部劇展現了他們在良材縣為民請命的努力和奮斗。
這篇劇評可能有劇透
博爾赫斯說過,“文學是受人控制和故意編造的夢幻”,其實何止文學如此,電影、電視劇等等都是如此。欺詐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物必備的性格之一,好的小說家、編劇都是高超的騙子,讓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搞創(chuàng)作的越來越沒創(chuàng)意,不是創(chuàng)意不夠,而是視野還不夠寬,想寫出新意還得研究研究騙術,人類歷史上騙術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不乏充滿智慧靈光之作,如何將這些騙術巧妙地化用到創(chuàng)作上,值得創(chuàng)作人深思。
TVB拍劇無數,騙子當然也無數,要談這個,恐怕不易,何況看完后未必還印象深刻,僅憑那僅有的記憶來寫似乎不夠負責,何況人的記憶本身就靠不住,所以還是談談最近的好。最近有兩劇,出了幾個技術高超的騙子,甚具代表性,正好一好一壞,不妨說說。友情提示,討論建立在劇透的基礎上,不喜勿閱。
一.當一群人去騙一個人
《千謊百計》,此劇出了一群騙子,尤其是出了徐風那個騙子,一個高超的愛情騙子,騙子中的騙子,最終連千門老大都給騙了,所謂青出于藍勝于藍,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千門八將,“正提反脫,風火除謠”,多么科學的劃分,不是因為技術不行要群體出動,單獨行騙照樣行,面對專業(yè)的騙子,一般人毫無招架之力,組織化是為了降低風險系數,提高辦事效率,也是為了穩(wěn)定運作,當傾巢而出時也是你家破人亡之時。專業(yè)的老千組織,在現在這個還算法治的社會,淘汰是必然的,但不妨礙他們變換形式,以新面貌示人,正派之士亦可棄之糟粕,取之精華,比如搞營銷的,不妨借鑒借鑒??上В朔矫鎸I(yè)書籍甚少,想借鑒卻無處得。
人心難測。《千謊百計》中的老千組織最終全軍覆沒,不是輸給了所謂的“正義”,而是敗在了人心。既然是老千,沒有人比他們清楚人是多么的不可靠,一個以騙人為生的組織,要維持一段良好的合作關系,并非易事,需要大家的信任,而這信任只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靠著這個利益走上良好的運作道路后,一般會按正軌運行,然而當那道脆弱的心理防線被人發(fā)現并被人拿來攻擊后,再牢靠的關系也會分崩離析。當面臨著非此即彼的選擇,且只有一個最佳選擇時,他們已經陷入了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逃跑方是上策,他們不知道“警察”早已在一旁等著他們,徐風是一個好的博弈論學者,他知道這一點,但是他無能為力,于是其他老千都死了,只有他暫時活著。高超的騙子必定是博弈論學者,才能在各種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徐風不是死于自己騙術水平太低,而是死于TVB劇邪不能勝正的定律。徐風死了,本劇最高超的騙子死了,與此同時卻誕生了另一個更高超的騙子——呂濤,論騙術,他自然是不及專業(yè)的老千們,畢竟人家都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但是他看到并成功利用了騙子們的弱點。騙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拿欺騙去作惡。
徐風這個角色,是極具現實意義的,尤其是對廣大女性而言,某種程度上浪漫都是由欺騙來營造的,“愛情是一種精神陶醉,陶醉時人們失去了理智,不能清醒和客觀的理解現實。換句話說,他(她)要么陷入了自欺,要么被別人騙”。嗯,我想說一下徐子珊那個角色,藍屏前期那種歇斯底里的狀態(tài),小徐同學演繹得還是可以的,應該騙到了不少觀眾吧?至少令劇情夠撲朔迷離了吧?最后好像連徐風也騙到了吧?也是個狠角色,是個好騙子。嗯,祝她今晚好運,《跟蹤》我看過,不錯。
《千謊百計》是一部恐怖劇,不是因為部分情節(jié)處理有點恐怖,始終電視尺度有限,只能點到即止,盡管這也確實能夠嚇到一部分人??植赖母泄俅碳まD瞬即逝,散發(fā)出的另一種恐怖才更令人不寒而粟,這種恐懼是發(fā)自內心的,當千門八將全部出場時,那種恐懼直壓得人喘不過氣,想象突然之間我們發(fā)現自己身邊的人全是騙子,那是何等恐怖!人如果要算計人真的很容易,這種算計比《金枝欲孽》那種明爭暗斗更可怕,因為你不知道你的敵人在哪,甚至把敵人當好人。
二.當一個人去騙一群人
首先,要肯定的是,《秀才愛上兵》里的黎耀祥是個騙子。一人飾兩角,兄弟互換身份,從文變從武,靠霸氣震懾走了來驗明他身份的高官,霸氣有沒有這么大作用,相信看過黎耀祥表演的人自會有感受得到,而這份感受還是通過電視機或電腦來傳達的,可想而知當身在現場時的那份壓迫感。除卻霸氣,也因那些官員其身不正,在強烈的正氣面前才不堪一擊,否則霸氣再強也無處施展。然而這霸氣再強也敵不過皇帝的龍威,欺君是大罪,皇帝可不是好騙的,于是高手如從文者也只能二話不說就認了。
戴從文(戴從武)所做的這些已然達到騙人的最高境界,縱使明知是假也只能當其為真,而這些僅僅是靠一個人的言行來做到的。然而正如戴從文所說,“再完美的謊言也有拆穿的一天”,騙術再高,也有識破的一天,尤其是當你一直在騙人,卻仍不知足不知退出的時候,凡事適可而止的道理在此處也得到了體現,好在從文明白此理,最后時刻知難而退,留下活命。
《秀才愛上兵》,不論其他角色如何,放下劇名,黎耀祥可說是第一主角,只奈TVB劇模式如此,第一主角非正不可,談情說愛必做之事,種種限制有礙角色發(fā)揮,于是角色中規(guī)中矩,淪為平庸,第二主角無甚限制,可正可邪亦可奸更可兼而有之,而戲份通常又與第一主角不相上下,況二線之輩都是好戲之人,怎不搶鏡?當《秀才》結局以戴從文四處奔走、為民請命結尾時,怎不讓人感覺此劇核心主角就是大老爺?此劇若易名《幕后大老爺》,豈不妙絕?《秀才》出此一角,黎耀祥憑此角色搶盡風頭,終于走向擔正之路,事實再次證明,在TVB一個有反響的好角色足以讓人上位,可惜可遇不可求,唯有等待,男人可以越老越有味,女人未老之前也可越大越有氣質,這個“大”就因人而異了,超過此界限就是年老色衰開始之時。既已打算讓黎耀祥擔正,何不順水推舟,為大老爺開部新劇?小小離題,就此打住。
所有編劇都是騙子,所以沒有沒BUG的劇,《秀才》的劇情是經不起推敲的,基本也不用推敲。我們偉大的老毛同志曾經說過“世上最怕認真二字”,此言不虛,編劇最怕的就是較真的觀眾,好在認真的觀眾暫時還只是少數,遺憾的是現在有上升的趨勢,而說話最勤快的通常就是這些認真的人,所以,現在騙子越來越難當了。
三. 做個好騙子
心理學家謝爾巴特赫在《欺詐術與欺詐心理》一書中這樣說道,“謊言根植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凡有人們相互交往就有謊言;謊言是從屬于人類交際的一項職能,如此才能實現個人和社會團體利益的‘較量’。問題不在于謊言有或者沒有,而在于每一個具體情況下它所占的比重。”,博弈論也已經指出,人的行為總是以自身利益為出發(fā)點,只要說謊對自己有利,每個人都會說謊。
直到現在我們還時不時的會看到“善意的謊言”到底該不該撒的辯論,其實那些都是屁話,生活就是你騙我,我騙你,人不騙人是不可能活的,其他動物同樣如此,它們有自己的一套欺騙工具,比如“擬態(tài)”。所以,不要拿虛偽來作為批判對象,該批判的是拿虛偽來作惡的,純粹拿虛偽來做批判的最終批判指向的會是自己。Google有個宗旨,“不作惡”,不論其是否做到了,這話還是值得人學習的。
不要指望自己不去騙人,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做到,既然騙人不可避免,不如安心做個好騙子。無獨有偶,《千謊百計》《秀才愛上兵》兩劇編審都是張華標,所以,他是個好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