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是由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zhí)導,亞歷山大·阿達巴什揚,安東·契訶夫編劇,亞歷山大·卡利亞金,葉蓮娜·索洛維,等明星主演的劇情,電影。
《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是一部根據(jù)契訶夫的未上映話劇改編的電影。故事講述了鄉(xiāng)村教師普拉冬諾夫與妻子過著簡單生活,但他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索非亞。為了追尋往日的甜蜜戀情,普拉冬諾夫開始與索非亞秘密約會。他提出私奔,但遭到索非亞的拒絕。最終,普拉冬諾夫跳進河中自殺,但命運讓他再次回到了原來的生活中。這部電影通過象征、襯托、對比和夸張等藝術手法,將喜劇情節(jié)與悲劇氛圍融合在一起。攝影藝術方面,影片運用色彩、景物和光影等元素來賦予影片濃郁的抒情韻味?!段赐瓿傻臋C械鋼琴曲》榮獲第25屆圣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金貝殼大獎。這部電影準確地捕捉了契訶夫創(chuàng)作中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形象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
《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別名:失聲琴(港臺) 一首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 Unfinished Piece for Mechanical Piano,于1977-09-05上映,制片國家/地區(qū)為其它。時長共103分鐘,語言對白俄語,最新狀態(tài)HD。該電影評分7.8分,評分人數(shù)1710人。
主演: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愛德華·福隆,羅伯特·帕特里克,阿爾·伯恩,喬·莫頓,埃帕莎·默克森,卡斯圖羅·格雷拉,丹尼·庫克塞,詹妮特·戈德斯坦恩,山德·貝克利,萊思莉·漢密爾頓·格倫,彼得·舒魯姆,唐·雷克,吉姆·帕爾默,格溫達·迪肯,科林·帕特里克·林奇,妮基·考克斯,德沃恩·尼克森,阿卜杜勒·薩拉姆·埃爾·拉扎克,邁克·馬斯喀特,迪恩·諾里斯,查爾斯·A·坦伯羅,丹尼·皮爾斯,馬克·克里斯托弗·勞倫斯,林凡,喬爾·克萊默,斯科特·肖,史文-歐爾·托爾森,小威廉·威謝爾,KenGibbel
提莫西·查拉梅,愛德華·諾頓,艾麗·范寧,莫妮卡·巴巴羅,波伊德·霍布魯克,丹·福勒,諾爾貝特·里奧·布茨,初音映莉子,比格·比爾·莫根菲爾德,威爾·哈里森,斯科特·麥克納里,P·J·伯恩,邁克爾·切魯斯,查理·塔漢,伊萊·布朗,彼得·格雷·劉易斯,彼得·格雷蒂,喬·蒂皮特,禮薩·薩拉薩爾,大衛(wèi)·阿倫·伯施理,詹姆士·奧斯汀·約翰遜,約書亞·亨利,大衛(wèi)·溫澤爾,瑪雅·菲德曼,伊洛斯·佩若特,萊利·哈什莫托,倫尼·格羅斯曼
《未完成的機械鋼琴曲》是一部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講述了鄉(xiāng)村教師普拉冬諾夫與妻子平淡生活中的一段動人故事。普拉冬諾夫在一次聚會上偶遇了多年未見的初戀情人索非亞,這讓他回憶起了過去的美好時光。為了填補事業(yè)上的失敗和追尋過去的甜蜜戀情,普拉冬諾夫開始背著家人與索非亞秘密約會。他甚至提出私奔,希望索非亞能與他一起開始新的生活,然而卻遭到了索非亞的拒絕。普拉冬諾夫終于明白,索非亞已經無法離開那種奢華生活,這段婚外戀只是她尋求刺激的一種方式。在絕望和羞愧中,普拉冬諾夫選擇跳河自殺,卻發(fā)現(xiàn)河水只能淺淺地沒過他的膝蓋。最后,妻子前來安慰他,兩人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這部電影基于契訶夫年輕時創(chuàng)作的未上映的四幕話劇《普拉東諾夫》,并結合了契訶夫其他小說作品的元素。創(chuàng)作者巧妙地捕捉到了契訶夫作品中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藝術形象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影片運用了象征、襯托、對比和夸張等多種藝術手法,使喜劇情節(jié)中融入了哀怨和悲劇氣氛。攝影藝術在本片中也表現(xiàn)出色,色彩、景物和光影與情節(jié)相得益彰,為影片增添了濃厚的抒情韻味。這部電影獲得了第25屆圣塞瓦斯安國際電影節(jié)金貝殼大獎,可見其卓越的品質和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本片以契訶夫青少年時代寫的舞臺劇《普拉東諾夫》作為基礎,并取材于契訶夫的反映19世紀地主貴族的無聊、無意義的生活的幾個短篇小說,如:《在莊園里》、《語文教師》、《三年》、《我的生活》等。
契訶夫寫《普拉東諾夫》時才17歲,他之所以寫這個舞臺劇是因為當時他還沒有開始記日記,他的受折磨的心靈需要宣泄?!镀绽瓥|諾夫》是他的一個不成熟的劇作嘗試,這個作品像是一個獨特的撲滿,作者在這里為他以后的一些舞臺劇儲存了人物和情境。
拍攝這部影片對導演尼·米哈爾柯夫來說很重要,他要在一個新的電影樣式、在心理悲劇的樣式方面嘗試一下自己的能力。同時他在這個舞臺劇中讀到了一些思想,這些思想不能不使剛邁出30歲的一代人感到激動,尼·米哈爾柯夫也屬于這一代人,拍攝本片時他剛32歲。
影片作者所理解的契訶夫的主人公最終思考了人的精神品德,思考了人對自己和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影片中一再重復出現(xiàn)這樣一個思想:事情應立即處理,不應拖延時日。無所事事,無意義的生存會腐蝕人的心靈,庸庸碌碌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會使人在生活中主次不分。對人來說,重要的是精神狀態(tài),而不是機械地生存。
影片一開頭,俄羅斯的大自然拍攝得令人贊嘆:一個令人慵懶的暖洋洋的初夏的日子,劇情在一個莊園里展開。莊園的那幢房子的正面有一個露臺,露臺緊連著花園。一座慢坡般的階梯從露臺通向一個寬敞的弧形的大平臺,平臺的兩端都有林蔭小路。林蔭路的樹上掛著帆布吊床。平臺上有小圓桌,上面鋪著桌布,放著茶炊茶具。從平臺上能很清楚地看見房子的正面和有玻璃門的露臺,這扇玻璃門通向里面的客廳,客廳里有各種家具和鋼琴。這座房子的背后有一排陳舊的雜用平房,那里已是一派半荒蕪的景象,長滿了雜草,周圍有一些長得不是地方的小白楊樹。平房邊上還有一個馬車棚,那里存放著幾輛已經有些損壞的外出用的輕便馬車;有好久沒有上油的四輪馬車和地主到農田里去檢查時乘坐的雙輪馬車。
從花園順坡而下是一條小河,小河成弧形地環(huán)繞著莊園?;▓@的一側是一片闊葉林的遺跡,這片林子還是18世紀時種植的,現(xiàn)在只剩下幾棵橡樹了。另一側是雜亂地生長著的灌木林,灌木林毗連著池塘,池塘邊上有一些僻靜的角落,那里可以站立并可以觀望池塘里的靜靜的死水,可以看到在混濁的水中輕輕搖晃著的浮萍和莊嚴的白色睡蓮。
小男孩別佳在太陽雨下?lián)沃鴤悛氉哉驹诔靥吝吘镁玫赜^賞著奇妙的景色,他是影片作者的化身。
在靜謐、安寧中,不由得令人感到惶恐,似乎有什么事情要發(fā)生……
早晨,鋪著白桌布的一張圓桌,桌上放著茶炊,桌旁有幾張?zhí)僖?。安娜夫人和醫(yī)生尼柯拉依正在下棋。尼柯拉依講了一個庸俗的故事,安娜不愛聽。
灌木林后面出現(xiàn)了幾個人:波爾菲里伊、一個工人、謝爾蓋,波爾菲里伊在講一個人看歌劇時感動得哭了的故事。波爾菲里伊邊走邊割草,他踩了一下工人的腳,工人沒敢出聲,他們朝露臺走來,波爾菲里伊說:“我們現(xiàn)在生活和過去不一樣,愛也和過去愛得不一樣……”割草妨礙了他思考,他把鐮刀交給了身邊的工人。
導演把這些情景表現(xiàn)成人們偶然看到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片段,是順便展現(xiàn)給觀眾的,而不是有意識地花力氣去表現(xiàn)的。
他們說話是因為他們已習慣于說話,沒什么可說的時候,他們就笑或哈哈大笑。他們很滿意這樣地消磨時間。有時,主人公們交換著目光,下面似乎沒詞兒了,不知道說什么好,讓人還以為是演員忘記了臺詞,這種停頓完全是舞臺劇式的,而不是電影式的,導演似乎也不急于用蒙太奇剪輯的辦法去幫助主人公,而是讓他們獨自與觀眾相處。但實際上,這是在積累爆炸性的材料,是一種要讓觀眾激動起來的靜寂,主人公雖然沒說話,但劇情在發(fā)展,讓人感到有什么事情要發(fā)生了。
年輕的契訶夫在寫他的第一個劇本時,急于把什么都通過對話表現(xiàn)出來,而影片作者利用后來這位作家的成熟時期的發(fā)現(xiàn)和手法使契訶夫成為一個適合于任何時代的劇作家了。
“無所事事”也要通過有效的形象把它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形象就產生在“疊句”的形式中。
奴仆雅各夫想用船槳把某一位先生扔在池塘里的一張椅子挑出來,但怎么也挑不上來,這是一個疊句畫面,是直線式地、準確地表現(xiàn)“無所事事”。情節(jié)在發(fā)展,可雅各夫卻在原地不動。劇情又進一步在向前發(fā)展,可伊凡忽然鼾聲大作,鼾聲也起到了“疊句”的作用。這兩個例子也都有隱喻的作用。雅各夫戀慕雅致的家具,而伊凡在任何時候醒來都會聽到人們正在議論什么,在說著話。
尼柯拉伊用望遠鏡從陽臺上所看到的是安娜和波爾菲里伊,小圓桌和茶炊,是雅各夫在從池塘里挑椅子。尼柯拉伊從望遠鏡里眺望,沒有什么目的,只是出于無所事事。
于是,普拉東諾夫出現(xiàn)了。他出現(xiàn)之前,人們一直在說一些應酬客套的話,但普拉東諾夫一出現(xiàn),這些客套話都變成虛假的了。普拉東諾夫不會裝模作樣,人們期待著一個領袖人物出現(xiàn)在他們這一群人中間??磥?,這個人出現(xiàn)了,他就是普拉東諾夫。
在影片中所看到的露臺、門廳、走廊、客廳、餐廳、通向二樓的樓梯、樓上的陽臺等等,都是實景拍攝的。攝制組很幸運地在莫斯科附近的普希諾找到了一所地主的老宅。這所房子的美景及其令人懷舊的魅力是無與倫比的,影片的劇情基本上都是在這幢房子里發(fā)展的,這所房子像是旋轉舞臺似的,使劇情能連貫地、不間斷地發(fā)展下去,而且畫面具有動感。
普拉東諾夫的神經質的精神狀態(tài)和表現(xiàn)使這群人習以為常的消磨時光帶上了另一種性質,具有了另一種意義。問題在于,普拉東諾夫自己也還不明白他是怎么回事。普拉東諾夫痛苦地審視著每一個人,想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通過他們來理解自己。
人們在跳舞,在高談闊論。有很多聲音來自畫面外,這些聲音是巧妙地安排的,常常是與畫面無關的、獨立地存在著的。影片中聲音的領域很寬廣:從竊竊低語到輪船的汽笛聲,從輕輕的一聲嘆息到高昂的音樂的壯麗尾聲。
普拉東諾夫忽然說起了與當時的氣氛不協(xié)調的事情,說起了他與索菲婭的故事。他一邊說一邊捕捉索菲婭的目光,在向她問詢,她也在注視他的目光。他觀察到了她對他所說的話的反應。將軍夫人也傾聽著普拉東諾夫所說的故事,她看看他們兩個人,很嫉妒索菲婭,這時音樂的主題在簡短的一剎那進入了影片,這音樂是病態(tài)的,令人惶恐,只有幾個節(jié)拍就消失了,燈芯微微地在發(fā)光……
影片開頭,當普拉東諾夫從尼柯拉伊手中拿過望遠鏡,在望遠鏡中見到索菲婭時,他就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她是他的初戀情人,那時他滿懷理想?,F(xiàn)在,只有在她面前,他不愿意表露出自己的病態(tài)。但恰恰是她,說了刺痛他的話:“您這樣說是不道德的,您也不會有什么成就的!”他不明白她為什么要這么說?這以后,劇情就帶有另一種、完全是病態(tài)的性質了。他的日常生活的無所作為的可怕的公式恰恰是由索菲婭替他說了出來。但是普拉東諾夫還想堅守自己的堡壘,他仍然裝出一副樣子:似乎他一切都很好,他反擊索菲婭說:“好,我知道自己的碌碌無為是不道德的,可是無所事事地到農村去用奶嘴喂養(yǎng)孩子,把燕尾服分發(fā)給農民,這就不是不道德的,還以為這是偉大的貴族,是嗎?”他認為索菲婭是在空談“為村民服務”、“崇高的使命”等等,而實際上,她居然把自己的一生和謝爾蓋這樣一個高談闊論、嬌生慣養(yǎng)、無所事事的傻瓜聯(lián)系在一起。
演員阿·卡里亞金是以逐漸增長的激情來演他的這出“獨幕輕松喜劇”的,他有時還變換了樣式,把鬧劇變成了悲劇。但是他的表演完全合乎經典的契訶夫戲劇的精神。他在努力掩飾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不讓旁人看出來。他一直在注意索菲婭的反應,當他神經質地、病態(tài)地大發(fā)議論時,在他和索菲婭之間似乎在進行默默的對話。他知道,他說得有些過火了。他明白:她什么都理解了,他的丑角般的表演沒有使她愉悅,而是讓她受到了侮辱。他還明白了:在這個優(yōu)雅的女人身上,有他年輕時候的愛,也許,還有最后一次機會,最后一次可能使自己的生活有一個轉變。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后,普拉東諾夫改變了方針,他要讓她從受屈辱的境遇中擺脫出來,于是他不指名地向大家講述了他和索菲婭過去的故事。索菲婭很感激他,她明白自己使他傷心了。于是她憐惜他,也回憶起了往事,并用他的目光審視了自己的現(xiàn)在。阿·卡里亞金和葉·索洛維依一口氣演完了這很長的一場戲,表現(xiàn)出了高超的表演藝術。
普拉東諾夫指責尼柯拉伊:“你這個無所事事的人!你是這個地區(qū)惟一的一個醫(yī)生,可人們卻像請求你的施舍那樣的請求你去盡你本來應當盡的責任!”尼柯拉伊不明白:他的朋友、妹夫普拉東諾夫為什么要這樣狠狠地責備他。但觀眾明白:普拉東諾夫是通過指責尼柯拉伊在指責自己,在進行自我揭露,他把尼柯拉伊當作一面鏡子來對照自己。
老伊凡時不時地打瞌睡,他一醒來,就會興致勃勃地參與大家的談話,而且不管別人談到哪兒,他都能接得上。謝爾布克父女要表演“林中鹿交配時的聲音”。薩申卡時而受感動,時而擔心。她的丈夫普拉東諾夫在說笑,但她憑自己女性的敏感覺得丈夫有點不對勁兒。在普拉東諾夫眼中,薩申卡只是一個不太聰明的女人,他覺得和她在一起,自己的精神生活在退化。使薩申卡感到委屈的只是丈夫當眾指出她的不聰明,其實,在她身上有一種單純、天真的秉性。
普拉東諾夫與索菲婭的關系很明顯地在發(fā)展,將軍夫人的惶恐也在增長,她把普拉東諾夫當作自己的最后的庇護者。
劇情在不大的空間發(fā)展,在這小小的空間中,影片的樣式在自由地轉換。輕松獨幕?。禾韬妥鲇螒?。情節(jié)?。核_申卡替普拉東諾夫抽了一張牌,普拉東諾夫可以得到將軍夫人的一吻,將軍夫人主動地走到普拉東諾夫身旁,熱情地與他擁抱接吻,久久不放開他。索菲婭手中的花瓶滑落到了地上摔碎了。喜劇:奴仆雅各夫的表現(xiàn)像是在模仿主人。悲?。浩绽瓥|諾夫內心的變化。
影片中,那些沒有生命的物體也充滿了活力。在人物的狂熱的動作中穿插著一些停頓的畫面:時而是花束;時而是高腳酒杯的靜物寫生;時而是窗戶;時而是一間間屋子里空氣密集的昏暗的空間;時不時地有劇中人在這空間中遠去了。在影片的空間中,攝影師巴·列別謝夫給觀眾的已經不是輕輕勾畫的素描習作了,而是能折射出人物的實質的濃墨重彩的倫勃朗式的肖像了。那架鋼琴,那支機械鋼琴曲是沒有心靈的象征。無人彈奏的音樂可以解釋為沒有意義的空談。
在餐廳的那場戲中,劇中人的面具將摘除下來。但在這場戲之前,我們看到了這幢房子內的平靜:琥珀色的鑲木地板;一棵老樹流出白色的乳漿;在門廳里會聽見索菲婭和普拉東諾夫的親密交談;還會偶然地聽到從樓梯上走下來的謝爾布克家的兩個女兒的牢騷話。
本片是現(xiàn)代電影,片中的影像具有情節(jié)性、延伸性,起到了劇作的作用,仔細地注視這些影像是很有意思的??梢哉f:煤油燈、鑲木地板、綠蔭、雨……都是有情節(jié)的。一個來請醫(yī)生的工廠的可憐兮兮的事務主任怕弄臟地板,脫了鞋,只穿著襪子在鑲木地板上走;在平穩(wěn)安適的煤油燈的火苗的照射下,響起了懺悔的聲音。
在餐廳里,什么事情都不會做的農奴主、頑固的落后分子謝爾布克仇恨要取代貴族的新人和所有各階層的團伙,他又在那里發(fā)表慷慨激昂的演說反對富農。富農出身的別特林沒有正面反駁他,只是非常冷靜地說:這里所有的東西都是用他的錢買的。將軍夫人既貪婪又厚顏無恥,現(xiàn)在她有些累了,她冷漠地說:別特林說的都是事實,如果想要生活下去,想要吃飽的話,那就必須降低自己的身份。
尼柯拉伊突然也承認,他平日不務正業(yè),他既不喜歡醫(yī)學,也不喜歡病人,為此他很痛苦。
謝爾蓋已經明白,他失去了索菲婭,他變得可憐巴巴的,那副樣子令人同情。
普拉東諾夫的悲劇在于:他最終相信他不是一個重要人物。普拉東諾夫和自己的本能進行斗爭,他失去了戰(zhàn)勝這些本能的希望,他感到自己完了。在他已經明白自己要完了、已經決定開始新的生活、決定和索菲婭一起走的時候,他又繼續(xù)和將軍夫人保持著過去的曖昧關系。原先,他自認為自己在道德上是一個誠實的人,他從來沒有透徹地做過自我分析,只有在這一次通常性聚會的不幸的一天他進行了自我解剖。
他環(huán)視了自己的周圍,對照每一個人審視自己,他明白了,他自己也和周圍的那些人一樣……他們在高談闊論中消磨時光,也耗盡了自己。普拉東諾夫的狀態(tài)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同情,普拉東諾夫不是一個典型人物,但他是一個有個性的人。
為什么人們與普拉東諾夫有同感?普拉東諾夫的狀態(tài)是:他把他生活中要做的事情都推遲到了“以后”。他認為他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與索菲婭的傾心交談是他的悲劇。最后一次,他們在橡樹下相見時,他企盼得救的最后希望也泯滅了。他有過崇高的理想,他喜歡談論他的理想,他也有過美好的憧憬,他曾經富有詩意地概括過自己的理想,也曾經精力充沛地許諾:要做很多事情。但他認為:為達到自己的理想和為公眾服務的目的,需要付出持久的、不引人注目的勞動,這勞動要到以后,到了一個人的成熟時期才付出。而現(xiàn)在青春時期就應該像個年輕人那樣抓緊時間去生活;要處于中心地位;參與各種活動;討論一切問題:國家大事問題、經濟問題、文學藝術問題;什么事情都要趕得上;要去認識各種各樣的事物;總之,要適應形勢。
在他的生活的每一個階段,他在前進的道路上總是落在了后面,總是偏離了方向。參加一項活動有始無終,他就說:這是由于精力不夠。每一次,他都自我解釋說:他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在前進,如果走了一些彎路的話,這也是在所難免的,而且這也是有益的經驗。
這是在各方面的精神上的妥協(xié),可以從剪指甲這樣的小事開始,直至對人、對事件、對事業(yè)的態(tài)度。
他常常會說:我還年輕,還來得及去做,這種妥協(xié)和推延,時日一久就會腐蝕人的心靈。常常是:作出決定之后不付諸實踐,而且覺得自己已無能為力了。于是就只有高談闊論,而且這些論調一個比一個先進!言詞也越來越鋒利,聽起來內容也越來越豐富……
但有朝一日,事實本身讓人看到:生活已經過去了一半,已經快到終點了,到了轉折點上了,自己在高談闊論中虛度了光陰,那么就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
這是演員阿·卡里亞金讓我們看到的普拉東諾夫的精神狀態(tài),也是演員向我們展現(xiàn)的普拉東諾夫這個人的精神世界的X光照相,從中能令人得出教訓,并對今天的人有警世的作用。因為在影片中,普拉東諾夫的悲劇首先不是通過他所處的時代來闡述的,而是通過他這個人表現(xiàn)出來的。他無力對抗周圍的環(huán)境,他常常不能自拔。
他和周圍的人的關系:和醫(yī)生,醫(yī)生是他的朋友,他很庸俗、渺小,不喜歡做正經事情,就喜歡玩各種各樣的雜耍、魔術,普拉東諾夫也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薩申卡是他的妻子,她盡說一些蠢話。但普拉東諾夫和她相處得很和睦。和她在一起,他覺得很舒服,所以和她結了婚。雖然和她在一起,普拉東諾夫覺得很舒服,但他自己不愿意承認這一點。
普拉東諾夫處于病態(tài)的、神經質的狀態(tài)中,他漸漸地控制住了自己,他的眼睛閃著光,目光變幻不定。他的目光從一個人的臉上跳到另一個人的臉上。如果過去他射出去的是不傷害人的箭的話,那么,現(xiàn)在他要射的箭會傷害所有的人,首先是他自己。
當他意識到年輕時把什么事情都留到“以后”去做,意識到自己的狀態(tài)、自己的生活的可悲時,他大吃一驚:“我35歲了!我的生活白白地過去了!我的才華也消失了!”他絕望地喊著奔了出去,深更半夜把這座房子里的人都驚醒了,只見一扇扇門呯呯地響著,人們在眼前一一閃過。普拉東諾夫恨所有的人,首先恨他自己,他從陡坡上跳入河中,但河水太淺,只淹沒了他的兩只腳。他的生活白白地過去了,連求死也不成!
影片的結尾把原作中普拉東諾夫的被殺改成了自殺的鬧劇。這個結尾對契訶夫這位作家的成熟的作品來說更為合適,而且也合乎使今天的觀眾感興趣的人物的性格邏輯。
這是頭一天下過雨之后的一個美好的早晨,河面上煙霧繚繞,景色奇美。輪船的汽笛響了,遠處村姑們在歌唱,薩申卡攙扶著一瘸一拐的普拉東諾夫在淺水中走著。
薩申卡鼓勵他,讓他相信以后會有光明、純潔的生活,會有新的、美好的人,但他們自己必須要有愛心。
薩申卡以她母親般的女性的愛給予了普拉東諾夫以力量,只有她才能帶給普拉東諾夫幸福。她并不聰明,但她一心一意地、盲目地愛著普拉東諾夫,為他生了兒子,每天不言不語地做著她作為一個女人應做的事情,她有權在影片末尾對普拉東諾夫說了那段鼓勵他的話。
最后一個畫面意味深長:一扇窗戶,作為影片作者的化身的小男孩別佳在睡覺,他翻了一個身,把他的蛋白石色的孩子的背對著觀眾,這背溫暖而有彈性,像這個旭日初升的早晨一樣。
這篇影評有劇透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