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演:弗拉基米爾·博爾特科
編劇:弗拉基米爾·博爾特科
主演:AnnaKovalchukAleksandrGalibinOlegBasilashvili
類型:劇情
制片地區(qū):俄羅斯
年份:2005 年
評分:9.2分
首播時間:2005-12-19
時長:每集50минут分鐘
對白語言:俄語
更新時間:2022-05-23 15:33:21
集數(shù):已完結(jié)
豆瓣ID:1759375大師與瑪格麗特
劇情簡介:由小說改編的這部連續(xù)劇創(chuàng)作手法很奇特,有現(xiàn)實中的人,有魔鬼,有歷史中的人。他們在小說中相互交織,魔鬼可以來人間,人可以在天上飛可以參加撒旦的宴會,人可以丑陋無比,魔鬼可以淘氣可愛。小說中又包含小說,讓人眼花繚亂。小說有三條線索: 1.魔王沃蘭德造訪莫斯科并且觀察這個莫斯科社會 2.大師與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 3.本丟·彼拉多的千年悔恨 在第一個線索中,作者安排魔王沃蘭德裝扮成一個外國人來造訪莫斯科,以此來觀察“莫斯科居民的內(nèi)心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同《波斯人信札》、《天真漢》、《格列佛游記》的手法類似,虛構(gòu)出一個“外方人”,讓他們置身于我們習(xí)以為常的社會,從他們少見多怪的眼睛里呈現(xiàn)出丑惡和不合理的本質(zhì)。只不過這里的“外方人”是一個無所不能的魔王,他可以通過魔法運用惡作劇的方式來暴露人們內(nèi)心的陰暗面以及人性的弱點,所以使小說更充滿諷刺意味以及幽默情調(diào)?! ⊥ㄟ^魔王沃蘭德以及他仆人所作的一切,引發(fā)出一系列社會的弊病?! ∈紫缺憩F(xiàn)了人對于金錢、物質(zhì)享受、名譽和地位的誘惑是軟弱的,比如“盧布雨”和“法國時裝”,使劇場里的人們丑態(tài)百出,因為他們的貪欲之心迷住了本來應(yīng)有的良知,后來盧布變成了商標(biāo),身上的法國時裝不翼而飛,那些貪慕虛榮的女人光著身子在大街上東躲西藏。在格里鮑耶陀夫之家,一群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莫文聯(lián)”的作家們,每天過著庸俗的生活,個個吃得油光滿面,為了度假和住房問題費盡心機,卑鄙齷齪,其實不過是一群“敗類”。詩人伊萬受到魔鬼帶來的刺激和詩人柳欣在受到伊萬指責(zé)后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作品都是一堆廢話,毫無價值;在作家柏遼茲死后,很多人為了弄到這所住房而絞盡腦汁,來到這所住房里妄圖能被批準,結(jié)果遇到魔鬼而遭受愚弄;房管所主任尼卡諾爾本來就是一個“誰給我錢,我就提誰報上戶口”的貪財之人,所以當(dāng)沃蘭德的仆人卡羅維夫才給他一大筆錢時他就立刻答應(yīng)房子歸沃蘭德等人住,因此他也受到了懲罰,這些錢莫名其妙的變成了外幣使他被警局拘留后精神崩潰。 這些事情數(shù)不勝數(shù),讓讀者看了感到我們的社會的確如此,并且看到這些人所遭受的惡作劇般的懲罰后大快人心?! ∥痔m德認為“人類是愛錢的……他們太輕浮了……慈悲之情有時也會來扣他們的心扉……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凡人……很像以前的人……只是住房問題把他們給毀壞了” 其次表現(xiàn)了人對于命運是無能的。如柏遼茲的死以及餐廳管理員安德烈·福基奇·索科夫的死。他們的死不是沃蘭德賜予的,而是他們本來就是命該如此,沃蘭德不過提前預(yù)見罷了。沃蘭德認為金錢名譽之類的東西毫無用處,隨著人的死亡,一切都不存在了。人無法決定每一天的生活,因為人很可能在一剎那就死亡,那么人生還有什么意義么? 人生的意義在另外兩個線索中才能告訴我們。第二個線索在第十三章才出現(xiàn),即大師與瑪格特的愛情。并且兩條線索互相穿插?! 〈髱焺偝霈F(xiàn)的時候是在精神病院里給病人伊萬講述自己的故事,除了講他與瑪格麗特的愛情,還講道他因自己的小說而遭受的打擊。這里,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賦予了大師,借他的口對俄羅斯的文學(xué)界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大師和瑪格麗特把全部生命都寓于那部小說,而在大師捧著這部小說進入生活的同時,他的生活就宣告結(jié)束了,他的第一次踏進文學(xué)天地就使他的毀滅已成定局。編輯和他見面時只字不談小說的實質(zhì),卻對作家本人提出了一連串問題。因為他的作品被認定是頌揚基督的反動作品,所以要給以堅決打擊。一些御用文人開始在報刊上發(fā)表批判文章。起初一段時間,大師對這些文章置之一笑,第二個階段他開始驚訝,但是感覺只是虛張聲勢,隨著批判文章持續(xù)地越來越多地發(fā)表,大師感到進入了恐怖階段。因此,大師被毀滅了,他逃離了文學(xué),逃離了心愛的女人——因為不想連累她,逃到了瘋?cè)嗽骸! ∵@是對俄羅斯文學(xué)界的控訴,但還有對他們的諷刺,因為魔鬼們不肯善罷甘休,卡羅維夫和河馬就去“格里鮑耶陀夫之家”鬧事,他們認為在這個富貴溫柔之鄉(xiāng),這些作家寫出傳世作品,“見他的鬼”,是不可能的!他們來到門口,被女公民攔住索要會員證,卡羅維夫問河馬“難道為了相信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作家,還需要檢查一下他的證件么?”“這太可笑了,一個人是不是作家,決不是由證件決定的,而是由他所寫的東西決定的!” 小說中的瑪格麗特是個堅強的女人,她生活在一個很好地讓世人羨慕的環(huán)境里,但她覺得無聊和孤獨,她需要愛情和真正的生活,直到她遇見了作家大師,她才認為生命開始有意義。然而大師的作品使大師受到了無情的打擊,瑪格麗特在大師的失蹤之后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直到有一天她希望自己把靈魂賣給魔鬼,只要能讓她知道大師的蹤跡能再次見到大師。于是沃蘭德派是從阿扎澤勒找到瑪格麗特?,敻覃愄亟?jīng)受了一系列考驗,最終因為自己的愛情而與大師再次重逢?! 〉撬麄儾粚儆谶@個世界,小說結(jié)尾阿扎澤勒讓他們喝了毒酒而死。大師說:“這太英明了!太及時了!”對于大師和瑪格麗特這種忠于自己的信念與愛情的人來說,在那個復(fù)雜的人類社會是折磨而痛苦的,唯有死才是溫暖、甜蜜和幸福的?! 〈髱熍c瑪格麗特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人或許是無能的,但人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念,可以對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作出選擇,可以忠于自己的愛情。即使死了,只要堅定地認為自己的精神和愛情可以永世長存,那么它們就一定可以永世長存?! ⌒≌f的第三個線索貫穿于小說的整體,本丟·彼拉多的故事是大師的作品,但是魔鬼對這個故事了如指掌,因為他認同大師的觀點——在人所具有的各種缺陷中,他(耶舒阿)把怯懦看作最主要的缺陷之一。本丟·彼拉多是圣經(jīng)里的人物,他判處了耶舒阿的死刑,使耶舒阿被釘在了十字架上。他本來是一個殘酷的總督,表面沒有人性,但是他內(nèi)心還有一點點善的存留,在和耶舒阿談話之后,他了解了人心中的善。他喜歡耶舒阿,知道他沒有罪,但是因為對權(quán)力的怯懦,他沒有解救耶舒阿,造成了他千年的悔恨?! ∑鋵?,不管是對金錢的貪婪還是對名譽的渴望,對權(quán)力的俯首稱臣,說到底都是對悲慘生活和生命死亡的怯懦。小說用大師與瑪格麗特的經(jīng)歷告訴讀者死亡是幸福而美好的,生命中重要的只是有足夠的勇氣對信仰對愛情忠貞不渝?! ∫陨限D(zhuǎn)自豆瓣作者舞紫
王星越,向涵之,陳宥維
陳建斌,陳若軒,李溪芮
孔雪兒,任豪,趙順然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