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剛自小喜好文藝,尤其對舞臺表演有濃厚興趣。進入中學后,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他參加了業(yè)余文藝演出活動。1949年,即將中學畢業(yè)時參加了沈陽市舉辦的文藝骨干訓練班。之后,加入東北軍工局文工團,成為話劇演員,后為沈陽部隊抗敵話劇團演員。1950年9月,王心剛入伍。之后,成為沈陽軍區(qū)軍工局文工團演員。1951年9月,成為東北軍區(qū)文工團的演員。
1956年,應長春電影制片廠之邀,主演了個人首部電影《寂靜的山林》,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57年,與格根塔娜、朝魯聯(lián)合主演劇情電影《牧人之子》,在片中飾演回鄉(xiāng)帶領牧民修水渠的復員軍人德力格爾。
1958年,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擔任電影演員;同年,與孫道臨、袁霞聯(lián)袂出演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的劇情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片中飾演軍統(tǒng)派駐上海的諜報人員姚葦,這是王心剛從影第一次飾演反派角色。1959年,與王曉棠、張勇手聯(lián)合主演戰(zhàn)爭電影《海鷹》。
1960年,在劇情電影《勐垅沙》中飾演解放軍某部指導員江洪。1961年,與祝希娟合作主演由謝晉執(zhí)導的戰(zhàn)爭電影《紅色娘子軍》,在片中飾演性格堅毅、剛強,感情豐富,對革命事業(yè)忠心耿耿的洪常青。1962年,王心剛被中國文化部評選為“新中國22大電影明星”之一。
1963年,與王曉棠共同主演戰(zhàn)爭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在片中飾演游擊隊政委楊曉冬。1965年,與田華、邢吉田等聯(lián)合主演諜戰(zhàn)電影《秘密圖紙》,在片中飾演軍區(qū)保衛(wèi)部干事陳亮;同年,出演由水華執(zhí)導的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4年,與金征源、于藍聯(lián)合主演戰(zhàn)爭電影《偵察兵》,在片中飾演化裝成敵作戰(zhàn)處長的偵察參謀郭銳。1975年12月,擔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副廠長。1976年,與劉曉慶、石韌等聯(lián)袂主演劇情電影《南海長城》,在片中飾演大南港民兵連長區(qū)英才。1978年,與張瑞芳、陳強聯(lián)合出演劇情電影《大河奔流》。
1979年,與王馥荔共同主演劇情電影《綠海天涯》,在片中飾演植物研究工作者南林。1981年,與林盈合作主演劇情電影《傷逝》,在片中飾演對統(tǒng)治階級懷有不滿的知識分子涓生。1982年,與張瑜等共同主演劇情電影《知音》,在片中飾演城府深,思謀廣,喜怒不形于色,面對復雜形勢時機智果敢的愛國將領蔡鍔,他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7年,與維克合作主演古裝電影《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1988年9月,成為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2月,經總政治部批準按副軍職待遇;同年,被評為建國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1990年,與菲力浦·博薩斯聯(lián)合執(zhí)導劇情電影《白求恩:一個英雄的成長》,該片獲得全國優(yōu)秀影片獎特別獎。
1991年,被載入《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擔任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表演學會常務理事。1995年12月,在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和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之際,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同年,當選為“中華影星”。
2005年,獲得國家人事部和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頒發(fā)“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稱號;同年,在中國電影誕生100年之際,王心剛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yōu)秀演員”。2006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主演了獻禮電影《我的長征》。2009年,獲得第12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得亞洲演藝名人“中國電影終身成就大獎”。2014年,王心剛獲得第2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王心剛的父親是一個會計師,妻子是楊紹采。
電影
王心剛是中國觀眾心目中的不折不扣的美男子、大帥哥,也是電影表演的實力派、演技派。他為人正派、低調、實在,其人格魅力值得書寫。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為廣大觀眾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銀幕形象。王心剛是那種凡事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干好的人。他雖然外在條件優(yōu)越,但他并不固步自封,也不居功自傲,更沒有頭腦發(fā)熱;而是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演戲,形成樸實自然、富有激情、細膩而不失典雅的藝術風格,頗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和推崇。他不僅演技高超,做人也非常豁達正直。他從不拿自己當明星大腕,而是時時處處以一名普通演員的身份看待自己、要求自己。有拍片任務時,只要導演找到他,檔期也合適,他二話不說,總是愉快地答應下來。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