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6月15日,張瑞芳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個舊軍官家庭,她從高中起就開始接觸話劇。1927年,與藍馬等共同出演田漢的3幕話劇《名優(yōu)之死》。1931年,張瑞芳與崔嵬共同出演獨幕劇《放下你的鞭子》。
1935年,進入北平國立藝術??茖W校西洋畫系學習,并參加了戲劇活動。1937年七七事變后,張瑞芳與張楠、陳荒煤等組成了以宣傳抗日為宗旨的“北平學生戰(zhàn)地移動劇團”;同年,在陳荒煤編劇的話劇《打鬼子去》中飾演張大嫂;接著,出演郭沫若的話劇《屈原》;此外,還出演了曹禺的話劇《北京人》。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來,在怒吼劇社、中華劇藝社等劇團擔任演員。1940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火的洗禮》,在片中飾演日偽女間諜;同年,與鄭君里、王玨聯(lián)合主演劇情電影《東亞之光》。
1946年,擔任長春電影制片廠的特約演員,并在劇情電影《松花江上》中飾演村姑妞兒。1949年,先后在北京電影制片廠、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上海電影制片廠擔任演員,在上影演員劇團擔任團長。1952年,在戰(zhàn)爭電影《南征北戰(zhàn)》中飾演游擊隊長趙玉敏。1954年,在劇情電影《三年》中飾演紗廠女工趙秀妹。
1956年,與孫道臨、王丹鳳聯(lián)袂主演根據(jù)巴金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家》。1957年,主演由趙明執(zhí)導的劇情電影《鳳凰之歌》,該片改編自黃梅戲《王金鳳》。1958年,與張子良合作主演劇情電影《三八河邊》。
1962年,與仲星火、劉非聯(lián)袂主演劇情電影《李雙雙》,該片根據(jù)李凖的小說《李雙雙小傳》改編,她在片中飾演善良勤勞、熱情潑辣、愛笑愛吵的李雙雙,她憑借該片獲得第2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1964年,與張雁搭檔主演劇情電影《李善子》。1976年,參演由趙明執(zhí)導的劇情電影《年青的一代》。
1979年,與鄭在石共同主演根據(jù)王興浦同名話劇改編的劇情電影《怒吼吧!黃河》,在片中飾演樂團的負責人何丹。1982年,由其主演的兒童電影《泉水叮咚》上映,飾演退休的幼兒園教師陶奶奶。1986年,與葉志康、達式常聯(lián)合出演劇情電影《T省的84·85年》。1993年,張瑞芳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榮譽獎。
2003年,張瑞芳獲得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07年,張瑞芳獲得第1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同年,獲得第2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張瑞芳的父親張基曾擔任保定市陸軍軍官學校炮科科長,母親投入“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
第一段婚姻
1939年,當時21歲的張瑞芳還在私立女子第一中學出演話劇,就在排演莫里哀的戲《心病者》時,一個藝術學院的學生導演余克稷引起了她的注意。1940年,兩人來到重慶正式結(jié)婚。然而婚后張瑞芳才感覺到,這個之前總是能在書信中交談甚歡的人,生活在一起后卻很少有話講,兩人性格上也有著極大的反差。最終在經(jīng)歷了5年的寂寞和痛苦后,張瑞芳不顧那個時代旁人的眼光,結(jié)束了自己第一段婚姻。
第二段婚姻
離婚后的張瑞芳又重新把精力放在話劇演出中,隨后在重慶排演話劇《屈原》時,她結(jié)識了演員金山,兩人在劇中分別扮演嬋娟和屈原,相戀并結(jié)為夫妻。兩人在一塊兒演戲,能互相交流和欣賞,但作為丈夫,金山卻在生活中表現(xiàn)得不負責任,性格獨立要強的張瑞芳還是選擇結(jié)束這段婚姻。
第三段婚姻
1952年,張瑞芳遇見了嚴勵;之后,兩人結(jié)婚。1999年,嚴勵因胃癌去世。
2012年6月28日21時38分,張瑞芳因病在上海華東醫(yī)院逝世,享年94歲;7月3日上午10點,張瑞芳的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秦怡、牛犇、張芝華等現(xiàn)身悼念。
影視獎項
其他獎項
張瑞芳演戲非常樸實,觀眾看她的戲,好像她完全沒有使用什么演技,雖然她是一拿到劇本,就積極地進入角色,角色的魂魄也附體于她。在日常生活中觀眾也能覺察她細微的精神狀態(tài)的改變,在她的舉止動作中也能看到角色的影子。通過深入生活和排練,她把自己和角色完全熔鑄在一起。這個演員的魅力不是通過自我,而是毫無保留地通過角色性格迸發(fā)出光彩來??朔晕液透脑熳晕?,而不是隨意地流露個人的感情,促成了張瑞芳對她的角色栩栩如生的表演。在此,張瑞芳對于演員和角色的有機融合以及塑造演員精神狀態(tài)的論述,呼應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觀點,即演員需要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有強烈可塑性的工具,從而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出真實可信的表演。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