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涅斯·瓦爾達(Agnès Varda,1928年5月30日—2019年3月28日),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法國導演、編劇、攝影師、演員、制片人。
1956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短角情事》。1962年,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獲得第1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提名。1965年,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帆@得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1976年,執(zhí)導劇情短片《愛的愉悅在伊朗》。1984年,拍攝的紀錄片《尤利西斯》獲得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1985年,執(zhí)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
1991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南特的雅克德米》。1995年,拍攝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2000年,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獲得第1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獲得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萬歲獎”。2014年,獲得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2017年,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上映,該片先后獲得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第2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獎;同年,獲得第65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2018年,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2月,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3月28日,因癌癥在巴黎逝世,享年90歲。
1953年,阿涅斯·瓦爾達在自家院里舉辦首次攝影展。1956年,參演由阿侖·雷乃拍攝的紀錄短片《全世界的記憶》,在片中擔任受訪對象;1月4日,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短片《短角情事》在法國上映,該片被視為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的先聲;同年,還隨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凱來到中國北京拍攝紀錄短片《北京的星期天》。
1957年,作為中國政府邀請的代表團正式成員,應邀來華拍攝一系列攝影作品。1958年,拍攝紀錄片《走近藍色海岸》;5月,拍攝的紀錄片《季節(jié)與城堡》法國上映;同年,還拍攝紀錄片《穆府的歌劇》。1960年,拍攝紀錄短片《香檳酒》。1961年,自編自導劇情片《麥當勞橋上的未婚妻》,該片由安娜·卡里娜與讓-呂克·戈達爾等人主演。
1962年4月11日,自編自導的首部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在法國上映,該片由米切爾·萊格蘭德與柯琳妮·瑪錢德等人主演;5月,執(zhí)導的劇情片《五至七時的奇奧》獲得第1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棕櫚獎提名。1963年,拍攝短片《向古巴人致意》。
1964年,拍攝電視紀錄片《博物館的孩子們》。1965年,拍攝紀錄片《玫瑰艾勒沙》;2月10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吩诜▏嫌?,該片由讓-克勞德·德魯奧、克萊爾·德羅特等人主演;6月,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幸?!帆@得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特別獎,國際電影獎并提名金熊獎。
1966年9月3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創(chuàng)造物》上映,該片由凱瑟琳·德納芙與米歇爾·皮科利等人參演。1967年,拍攝短紀錄片《揚科叔叔》;3月8日,參演的劇情片《柳媚花嬌》在法國上映,該片由雅克·德米執(zhí)導;8月,與尤里斯·伊文思、克勞德·勒魯什、讓-呂克·戈達爾等人聯(lián)合拍攝的劇情片《遠離越南》在西德上映。
1969年9月20日,自編自導并擔任制片的劇情片《獅子,愛,謊言》在美國上映。1970年,拍攝電視片《諾西卡》,并同時擔任該片編劇。1972年10月14日,由貝納爾多·貝托魯奇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巴黎最后的探戈》在美國上映,阿涅斯·瓦爾達擔任該片的編劇。1974年,參演電視紀錄片《那些法國電影院的歷史》。1975年,拍攝紀錄片《女人之聲: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性》;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達蓋爾人》。
1976年,執(zhí)導劇情短片《愛的愉悅在伊朗》;9月14日,拍攝紀錄片《達格雷街風情》在美國上映。1977年9月18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一個唱,一個不唱》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馬修·戴米與羅薩麗·瓦爾達等人主演;同年,在由馬里榮·薩魯特執(zhí)導的電視片《幾種女性護身符》中擔任編劇和制片人。1979年,在由雅克·德米執(zhí)導的劇情片《凡爾賽玫瑰》中擔任制片人。1981年,拍攝紀錄片《紀錄說謊家》。
1982年,拍攝短紀錄片《尤利西斯》;1月20日,拍攝的紀錄片《墻的呢喃》在法國上映;同年,還參演了紀錄片《女人天生有創(chuàng)造力:阿格尼瓦達》。1983年,拍攝由瑪格麗特·杜拉斯、亨利·吉爾伯特等人主演的紀錄片。1984年,拍攝的紀錄片《加勒比地區(qū)》在法國上映;同年,自編自導劇情片《家屋風景》;3月,拍攝的紀錄短片《尤利西斯》獲得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短片-紀錄片獎;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女雕像物語》。
1985年,拍攝短片《一位老太太的故事》;9月,憑借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xié)會獎、費比西獎;12月4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天涯淪落女》在法國上映,該片由桑德里娜·伯奈爾與友蘭達·夢露等人主演。
1986年,自編自導由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劇情短片《你知道,你的樓梯很漂亮》;2月,憑借劇情片《天涯淪落女》獲得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提名,該片獲得第11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提名。1987年,拍攝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眼中的簡·柏金》。
1988年2月,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功夫大師》在西德上映,該片由簡·伯金與馬修·戴米等人主演。1988年7月,與馬克·威斯聯(lián)合執(zhí)導的電視紀錄片《觀點P.O.V.》在美國首播;9月17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千面珍寶金》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簡·柏金與讓-皮埃爾·利奧德等人主演。
1990年,與保羅·范霍文聯(lián)合拍攝紀錄片《歐洲映象》。1991年9月6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南特的雅克德米》在加拿大上映,該片由菲利浦·馬隆與埃多亞德·焦博德等人主演。1993年,拍攝紀錄片《洛城少女二十五歲》。1994年,參演劇情片《StavrosTornes,oftohoskynigostouNotou》。1995年9月22日,拍攝的紀錄片《雅克·德米的世界》在法國上映;同年,拍攝由阿蘭·德龍與凱瑟琳·德納芙等人主演的劇情片《101夜》。
2000年,執(zhí)導劇情片《短暫的誘惑4》;7月6日,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在法國上映;12月,拍攝的紀錄片《我和拾穗者》獲得第13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獎。2001年,參演紀錄片《珍妮拉·達阿爾瑪》;2月,獲得第2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終身成就獎;10月,拍攝的紀錄片《黑豹黨》上映。2002年,拍攝短紀錄片《致敬茨咕咕》;12月18日,拍攝的紀錄片《艾格妮撿風景:兩年后》在法國上映;同年,參演由喬納森·戴米執(zhí)導的劇情片《迷情追殺》。
2003年3月24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短片《飛逝的獅子》在法國上映,該片由茱莉·德帕迪約與FrédérickE.Grasser-Hermé等人主演。2004年6月27日,拍攝的紀錄片《易迪莎,熊及其他》在法國上映;同年,參演由雅克·理查德拍攝的紀錄片《亨利朗瓦:電光魅影》;9月13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定格》在加拿大上映;10月,拍攝維也納電影節(jié)宣傳片《維也納電影節(jié)華爾茲》。
2005年4月,出席中國電影資料館在北京舉辦的“法國電影展”活動;5月,擔任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評委;同年,拍攝紀錄片《五時至七時的克利奧:回憶與逸事》;12月,拍攝的短紀錄片《女雕像物語第二回》上映。2006年,阿涅斯·瓦爾達舉辦首個裝置藝術展;10月6日,拍攝的紀錄片《努瓦穆捷的寡婦們》上映。2007年,參演的紀錄片《攝影機背后的女人》在美國上映;同年,拍攝短紀錄片《短片萬歲》;同年,還拍攝了短紀錄片《從公雞到驢子》。
2008年9月,獲得第6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導演萬歲獎”;10月5日,參演的紀錄片《持攝影機的女人》在澳大利亞上映;12月17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在法國上映。2009年2月,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的海灘》獲得第34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紀錄片獎。2010年7月2日,參演的紀錄片《偉大的導演們》在美國上映,該片由安吉拉·伊斯邁勒斯擔任導演。
2011年,在劇情片《美式》中擔任制片人;同年,拍攝電視紀錄片《阿涅斯·瓦爾達在這里和那里》;同年,還拍攝了短紀錄片《在克里斯·馬克的工作室》,并且與尼古拉斯·貝爾共同主演了劇情短片《初面》。2012年,中央美術學院展出“阿涅斯·瓦爾達的海灘在中國1957-2012藝術創(chuàng)作全回顧”,瓦爾達應邀參加開幕式。2013年5月,受邀擔任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金攝像機”單元評委會主席。
2014年,拍攝短紀錄片《向亨利·朗格盧瓦致敬》;8月,獲得第67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2015年,自編自導劇情短片《三顆紐扣》;6月,獲得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
2017年,在北京舉辦裝置藝術展;5月,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黃金眼”最佳紀錄片大獎;6月28日,紀錄片《臉龐,村莊》在法國上映;9月,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4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紀錄片單元觀眾選擇獎;同年,獲第65屆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獲終身成就獎;12月1日,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83屆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紀錄片獎;12月4日,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43屆洛杉磯影評人獎最佳紀錄片獎;同年,紀錄片《臉龐,村莊》還入選《紐約時報》“2017年度最佳電影”。
2018年,將過去影片內(nèi)容進行再剪輯,制作成短片《敏感的身體》;2月,拍攝的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23屆法國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獎;3月,紀錄片《臉龐,村莊》獲得第90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同月,拍攝電影短片《機會是最好的助手》;5月11日,參演的紀錄片《愛麗絲·蓋伊-布拉切不為人知的故事》在法國上映;同年,瓦爾達獲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12月4日,獲得第17屆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jié)致敬獎。
2019年1月,獲得第22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終身成就獎;2月,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3月18日,拍攝的紀錄片《阿涅斯論瓦爾達》在法國上映。
阿涅斯·瓦爾達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一名來自希臘的工程師,瓦爾達一家共有五個小孩,她排行第三。
1958年,阿涅斯·瓦爾達與比自己小兩歲的法國戲劇演員安托萬·布爾塞耶相戀,生下了女兒羅莎莉·瓦爾達,但不久之后兩人便分道揚鑣;同年,瓦爾達在圖爾短片電影節(jié)上結識了法國導演雅克·德米,兩人在一年之后開始共同生活。
1962年,阿涅斯·瓦爾達與雅克·德米結婚,兩人共育有兩個孩子。1990年,雅克·德米因艾滋病在法國巴黎去世。
阿涅斯·瓦爾達的兒子馬修·德米以及女兒羅莎莉·瓦爾達都進入了電影行業(yè)。馬修·德米導演過電影《美式》,由瓦爾達親自制片;而羅莎莉·瓦爾達更多以服裝設計的身份活躍在法國影壇,同時她也是《臉龐,村莊》的制片人。
阿涅斯·瓦爾達的孫子是法國攝影師valentinvignet。
2019年3月28日,阿涅斯·瓦爾達因乳腺癌引發(fā)的并發(fā)癥在家中去世,享年90歲。
1971年4月,包括阿涅斯·瓦爾達、西蒙娜·德·波伏娃、凱瑟琳·德納芙在內(nèi)的諸多法國女性勇敢的在343宣言上簽名,推進法國墮胎合法化。1975年,法國墮胎運動獲得了成功。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
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
歐洲電影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jié)
奧斯卡金像獎
圣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jié)
盧米埃爾獎
美國在線影評人協(xié)會獎
馬拉喀什國際電影節(jié)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
紐約影評人協(xié)會獎
洛杉磯影評人獎
阿涅斯·瓦爾達的電影就好像交給人們一把鑰匙,可以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里的許多秘密,比如她大量地使用介于虛構和現(xiàn)實之間的電影語言,那可能就是人們對于生活的感受。
阿涅斯·瓦爾達擅長用靜態(tài)手法表現(xiàn)人的孤獨與人生的殘酷的作品,有時則是以一種實驗的傾向,在敘述上進行一系列同時具有柔和、瀟灑、卻又大膽等特質(zhì)的探索,作品中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和女權主義思想;繆斯女神,開拓者,標志性人物,她發(fā)起了一場電影運動。
阿涅斯·瓦爾達是一位具有“象征意義”的人物,為年青一代電影人樹立了榜樣;她的工作和生活一直在追求自由,挑戰(zhàn)極限;她始終充滿強烈的決心和信念,用笑容面對所遇到的障礙,不斷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她是奄奄一息的法國電影荒野中一株生機旺盛的小樹。
阿涅斯·瓦爾達的創(chuàng)作總是從極為個人的視角出發(fā),兼及對社會的體察,從巴黎熙熙攘攘的左岸,到洛杉磯棕櫚高聳的海濱,她總是充滿好奇地觀察身邊的世界,并且毫不吝嗇地顯示自己與外界交流的欲望。她的偉大之處在于她在有關私人體驗的講述中,打開了一條通達他人內(nèi)心深處的分享通道。
阿涅斯·瓦爾達非常喜歡造型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且尤其喜歡將各種藝術門類和風格混合在一起。她常常不顧常規(guī),將相反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將時空的牌重新洗過,從嚴肅到戲謔,從悲情到冷漠,卻永遠在追求著撥動人民的心弦。
阿涅斯·瓦爾達樂此不疲地在不同的領域奔波,頂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娃娃頭,在世界各地捕捉有關愛情、生死和記憶的靈感瞬間。她是歷史最心悅誠服的敬仰者,也是視覺藝術虔誠的實踐者。在時間和空間交錯而成的屏障中,她駐足凝視,又匆匆啟程,行止之間,一不留神,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yjgw181.com [天龍影院]